觀點

安全是檢視企業經營的新指標 - 從興航解散談起

2016 / 11 / 28
侍家驊
安全是檢視企業經營的新指標 - 從興航解散談起
走了一甲子的航空公司,在年輕一代接手經營後結束營運,只能讓人輕嘆。台灣缺乏百年企業,目前看得到的多是食品相關的企業。未來台灣百年企業名單中,令人婉惜地剃除一家了。

復興航空吹熄燈號,究其關鍵原因,來自兩次重大飛安事件。搭飛機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墜機,因此經營航空客運的重要議題,也是力求飛航安全,安全是飛航的根本。接連發生飛航安全事件,代表管理出了問題。但該公司前些天斷然宣布解散,讓社會一片愕然。這次的突兀動作告訴我,不單單是管理出問題,更是經營者態度出問題。

面對安全的態度,等同面對危機的態度
如果是當時打天下的一代,來做同樣的解散動作,應該會考量到許多層面,如何面對資深員工、生意夥伴、搭自己飛機的客人、買自家股票的投資人、經營者個人的招牌,從而規劃相關善後措施。例如:海外旅客如何接送回國、旅行社面對現在及未來的困難、如何與主管機關一起做好相關善後動作。但是我們聽到的是,為了快速止血馬上停飛及解散。是的,自己血止住了,換來別人持續流血。董事會做了解散決議,經營層應該擬定可執行方案,但這次事件看不到完善執行方案。

面對安全的態度,等同面對危機的態度。輕忽安全問題也會輕忽危機引發問題的廣度與深度。這事件為我們詮釋了,企業經營如果只看經營數字效益,不僅安全不會做好,對社會更無法帶來實質效益。

這事件也為民航局帶來非議,更凸顯法規的不足。現今的世界,地球自然環境快速惡化、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莫測、台灣經濟能力越來越低、台灣人民越來越自我,這對政府都是極大挑戰。如果等出事件再來尋求解決方案,勢必捉襟見肘。

安全的意義是管理風險,面對變化莫測的大環境,能夠事先模擬各種可能面對的風險,事先防範才能快速應變、降低損害。這對政府機構是項挑戰,首先是長官們的態度加上事務官的專業與態度。

因此此,當安全成為經營指標時,長期關注安全議題的專家及從業人員們,讓我們以安全為主題,繼續燃燒熱情,一步一腳印地推動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