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觀點

創造更優化的營運模式

2018 / 01 / 08
張瑞源
創造更優化的營運模式

適合雲端/不適合雲端的壁壘正在逐漸消弭當中,某些特定IT應用及工作負載,可藉由雲端更能發揮效益,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資料備份、異地備援的部署,公有雲業者分佈全球的資料中心,以節省人力與成本降低,輕鬆進行備份。 
從雲端運算的出現到日漸興盛的今天,許多企業常常問到:到底什麼樣的IT服務或工作負載適合雲端?在過去幾年,或許我們還能對工作負載做個 “適合/不適合雲端” 的劃分。然而隨著雲端及安全相關技術日臻成熟,這個傳統的二分法逐漸出現灰色地帶,過去許多受限於合規、機密資料、關鍵業務高度依存、安全性等考量而受定義為「不適合雲端的服務」,都可能因為雲端基礎架構效能的提升,合規的資訊安全機制,或透過合適管控的架構設計、技術性手段來解決。

雲端的應用: 醫療、金融、製造業
過去認為極為敏感的醫療資料,在適當的安全性、合規性設計之下,也能利用雲端搜集彙整並加以分析,以提升醫療服務。以癌症病歷就診為例,當癌症病人問診後,將病歷報告、理學和影像學檢查數據以及看診記錄等載入電子病歷,透過安全合規的資料安全傳送機制,連結到雲端立即進行判讀及分析,最後提出治療建議供作為輔助醫師的參考,其作法可確保資料落地安全合規,同時運用雲端的服務資源。

針對金融業來說,金融業多數的IT服務基於法規、個資等考量,在傳統上也往往被定義為不適合雲端,近年來受到Fintech金融科技、市場因素等外力影響,金融業也積極尋求利用雲端的效能與靈活性來加速創新,例如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和交易紀錄的加密達成完整履歷的不可否認性。而在製造業的關鍵應用上,我們也看到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表面處理設備製造商億鴻工業將SAP HANA搬上雲端,以利兩岸三地各據點的協作營運。

IT測試環境也是常見的雲端應用,雲端拓展的特性可能會因應測試需求快速開啟環境,結束之後也即可退租,更有效地運用IT資產。近年來的新興技術領域如物聯網、大數據與分析、機器學習…等,雲端都扮演著推頗助瀾的角色。以物聯網來說,前端感測器收集的大量資料可以即時拋上雲端,彙整於雲端資料庫進行分析,再將分析結果配送至Dashboard(儀表板)、應用程式、端點等來交付服務,同樣的如果將這一個流程於企業內部環境進行,環境配置、資源準備將耗時耗力,難以滿足市場對速度的要求的可能狀況發生,因此多數的雲端開發平台上,開箱即用的各種服務為企業提供了創新的捷徑,企業可以很快地套用基礎模型啟動數據分析或機器學習的訓練,而不用一步步從頭建立演算模型。此外,雲端業者紛紛推出包含GPU的基礎架構即服務,並且可以小時、分、甚至秒計費,隨時應援需要大量運算資源的分析或機器學習工作,幫助避免高額資本投入以及不必要的閒置。
企業該要把什麼樣的服務搬上雲端呢? 
1. 思路調整
應該考慮的不是工作負載適不適合雲端,而是考量整體IT架構該怎麼優化以提高因應業務需求的能力,提供及時、可靠的支援。
2. 清楚了解產業特性
IT架構的設計依產業特性、企業規模、IT資源、發展目標等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考量規劃策略。
3. 找到好夥伴
現在有許多雲端業者提供專業顧問諮詢,為企業量身定做雲端佈局。合作時代的來臨,著眼於雲端技術能為企業帶來哪些新的機會,找到良性且負責任的好夥伴來訂定雲端部署的方向及規模;然後針對預期達成的目標分析當前企業架構的不足之處並訂定工作負載/IT服務上雲的優先順序,以制定雲端服務的交付策略以及架構決策。

哪種IT服務適合上雲?在不同的業務場景下不同的答案。可以確定的是,從整體架構思考、縝密規劃的雲端佈局已經為許多企業創造更優化的營運模式、開拓新的機會。

本文作者目前任職於IBM雲端事業部全球雲端策略顧問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