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人雜誌 70 期 │ 2010 ( 7. 8. 月號 )

建立 ISMS 保護個資的第一步

個資新法上路,企業如何作好個資保護工作? 第一步應從建立 ISMS 開始,過往那些以資訊部為導入 / 驗證 ISMS 範圍的企業,如今則須將範圍擴大到使用單位,而使用單位的配合,與高層主管態度有關,本期《 資安人 》整理出與老闆溝通的五大話術,告訴資訊人員如何讓老闆點頭做資安。
文章:
應用 ISMS 精神 落實個資風險管控
使用單位參與 才能做好個資保護
以資訊風險管理為基礎 規劃個資新法因應策略

 
應用 ISMS 精神 落實個資風險管控
文 / 廖珮君

個資外洩最大風險來自於人,企業如何應用 ISMS 精神,落實個人資料風險管理,降低個資外洩風險?
新版個資法通過,對安全產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企業資訊安全開始要「玩真的」,過往「虛應故事」的心態如今再也行不通,因為資訊安全沒做好、個資管控不夠嚴謹,個人資料外洩風險也將隨之增加,倘若真的發生個資外洩事件,企業要面對的不只是民事賠償還有刑事責任,在罰則加重的情況下,企業再也不能用敷衍心態看待資安,而是要認真思考如何做好資安防護的工作。

在《 資安人 》69 期「18 位資安主管的個資法因應策略」中,多數企業表示會將個資法規範納入至現有 ISMS 架構下,亦即將既有資訊安全政策與個人資料保護相關管理政策,整合成一套管理制度,以便使用單位遵循,這對認真導入 ISO 27001 驗證的企業來說,在既有 ISMS 架構下納入個資管控制度並不是問題,但對之前抱持著敷衍心態的企業來說卻是困難重重。

在探討企業如何應用 ISMS 精神,落實個人資料風險管控之前,必須先來瞭解台灣為什麼會有 ISO 27001 認證假象? 為什麼會有企業抱持著敷衍心態去申請 ISO 27001 驗證?

個資外洩最大風險來自於人,企業如何應用 ISMS 精神,落實個人資料風險管理,降低個資外洩風險?
全球有 6,000 多張 ISO 27001 證書,台灣共有 373 張,占全球排名的第四名,僅次於日本、印度與英國,其中多數為政府單位、醫療業、資訊服務廠商及金融保險業,這樣的數字乍看之下很漂亮,但若進一步檢視證書的驗證範圍,就會發現其中吊詭之處,這些驗證範圍大多集中在機房、資訊部、甚至是不重要的子系統,全公司或全流程通過驗證的企業少之又少,換句話說,台灣的 ISO 27001 證書只是數量多而已,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從主計處發佈的 2010 政府資安現狀調查,便可瞭解 ISMS 在政府機構的導入與驗證現況,先就導入 ISMS 作業來看,目前已經導入 ISMS 的機構占 61.9%,其中以全機構範圍導入者為 7.8%,部分範圍為 54.1%,尚有 38.1 % 未導入。進一步分析部分範圍導入的機構,其導入範圍(複選)以電腦機房比例最高,占 79.7%,其次為資訊部門的 55.9%、部分資訊系統則有 44.9%。至於 ISMS 驗證部份,現有 50.9% 的機構通過 ISMS 驗證,其中以全機構為驗證範圍者占 2.3%,部分範圍 48.6%。進一步分析部分範圍驗證的機構,其驗證範圍(複選)仍以電腦機房為主,占 74.5%,其次為資訊部門占 50.9%、部分資訊系統占 42.5%。

其實,這種小範圍進行驗證的 ISMS 假象,乃是有其歷史因素,行政院在 2001 年成立國家資通安全會報,並規定政府 A、B 級單位必須在 2008 年以前取得 ISO 27001 國際認證,這項規定讓許多政府機構不得不導入 ISO 27001 認證,但這是為了順應主管機關要求而非實際有需求,導入者以取得證書為目的,希望導入過程不要對日常營運造成太大衝擊,關心的是怎麼做才能快速取得認證? 於是,以機房、資訊中心、機關網站作為認證範圍,成為這些導入者有致一同的做法,也造成資安認證政策推動上的漏洞。

相關精彩報導,盡在資安人雜誌第 70 期「 封面故事 」單元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