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5_FinCrypt/

觀點

實現大規模 AI 治理:ISO 42001 的重要性

2025 / 07 / 29
編輯部
實現大規模 AI 治理:ISO 42001 的重要性
從個人化醫療建議、AI 驅動的金融推薦系統,到公共基礎設施中的自動化系統,AI 正在改變我們學習、互動、決策和經營企業的方式—且通常以遠超法規或內部政策調整速度的步伐進行。這種快速變革帶來巨大機會,同時也引發關於責任歸屬、資訊安全和倫理的重要議題。

組織面臨的核心挑戰清晰可見:如何在充分釋放 AI 潛力的同時,確保其開發和部署維持負責任、透明並符合社會價值觀?達成這種平衡實屬不易,而 ISO 42001 標準正是為了提供這方面的明確指引而誕生。

ISO 42001 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開發的專門針對人工智慧治理的管理系統標準,提供結構化、風險導向的框架,用於負責任地開發、使用和管理 AI 系統。就如同 ISO 27001 為資訊安全領域建立秩序,ISO 42001 在 AI 風險快速增加的時代,為 AI 治理提供清晰的指引和規範。

ISO 42001 的獨特之處

當已有各種 AI 倫理準則、特定領域框架和監管計劃存在時,為何還要採用 ISO 42001?

與現有方法不同,ISO 42001 提供全面且可認證的管理系統標準,而非僅具建議性、分散或僅限於特定領域的指導方針。ISO 42001 規範的 AI 管理系統(AIMS)包含一系列治理與政策文件,全面覆蓋 AI 生命週期:從初始設計和開發,到部署,再到持續監控和改進。

ISO 42001 的核心在於協助組織將安全性、公平性、透明度和問責制等原則嵌入 AI 技術和組織流程中。這項標準不僅設定理想目標,更訂立實際執行的具體要求。

AI 治理之所以特別,關鍵在於 AI 技術本身的特性。AI 系統與傳統資訊科技有本質上的差異:它們能夠學習、適應和推理。這些能力帶來新型風險,包括偏見、缺乏透明度,以及潛在的非預期後果—這些都是傳統治理工具難以有效處理的。

例如,訓練不當的 AI 模型可能強化社會不平等,或做出不透明的決策,影響個人取得服務的權利。ISO 42001 提供架構,透過文件化流程、持續性評估和明確定義的角色與責任,直接面對並解決這些風險。

掌握風險環境的動態變化

AI 治理中最關鍵的概念之一是理解風險緩解策略必須具有動態性。今天評估為低風險的系統,明天可能演變為高風險,尤其是當 AI 與其他系統整合、使用新數據重新訓練,或部署於醫療、金融或政府等敏感領域時。

這個動態的風險環境需要靈活且持續性的治理機制。ISO 42001 正是支持這一理念,要求組織將治理視為持續進行的過程,而非單次的合規檢查。透過主動識別和降低風險,並定期審查系統,組織能確保其 AI 實踐與道德標準、法規要求和公眾信任保持一致。

隨著 AI 模型變得更加複雜和自主,其決策對人們的權利、機會甚至安全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ISO 42001協助組織建立必要的機制和流程,以主動—而非被動—管控AI系統開發與使用相關的資安風險。

信任不僅止於法規遵循

信任並非只是透過勾選合規清單而建立,而是來自持續展現對優良資安與合規實務的承諾,以及有效的風險控管。雖然法規建立了重要的基本防護,但對 AI 的真正信任源自組織在日常建置與使用 AI 時所做的每一個決策、採取的行動與實務作法。ISO 42001 幫助組織將這些決策轉化為可重複且可衡量的 AI 倫理治理方法。

該標準推動數項建立公眾與利害關係人信任的基礎實務:
  • 透明度: 清楚記錄 AI 系統運作方式、使用的資料內容,以及決策背後的邏輯推理過程
  • 使用者賦權: 提供控制機制,讓使用者能選擇加入或退出 AI 驅動功能,或要求人工監督介入
  • 資料倫理: 對資料使用建立嚴格界線,包括限制個人資料的目的外使用,或未經同意即用於模型重新訓練
  • 公平性: 系統性測試以降低偏見,並確保訓練資料集的代表性
這些實務結合清晰的溝通策略和人工監督承諾,能共同打造讓使用者理解、質疑並最終信任的 AI 系統。

在複雜供應鏈中強化資安治理

AI 系統的建置、部署和維護涉及多層次的生態系統,包含眾多廠商、平台和服務提供商。在這樣的複雜環境中,責任歸屬容易變得模糊,風險也更難追蹤。

ISO 42001 透過強化組織內部及整體技術供應鏈的治理來解決這個問題。該標準明確界定共同責任模型中各方角色,同時加強廠商風險管理和盡職調查流程。這對雲端解決方案尤為重要,因為從基礎設施提供商到軟體開發商等多方參與者,皆共同為 AI 服務的交付貢獻力量。

透過在共同責任模型中清楚界定這些關係和職責,ISO 42001 確保信任和透明度能貫穿從開發、部署到最終使用的全部階段。這讓組織能向客戶、主管機關和合作夥伴更有效地展示其資安治理的可靠性與合規性。

大規模實現信任管理

在此脈絡下,組織可透過三個關鍵方法建立信任:文件化的治理實務定期的影響評估,以及運用有效的 GRC(治理、風險與合規)和信任管理平台進行持續控制監控。這些方法讓組織能透明地展示其如何保護資料、防止危害,並履行法律和道德義務。這種系統化方法有助於組織向利害關係人清晰傳達決策過程、向主管機關提供必要保證,同時確保內部一致性。

最重要的是,ISO 42001 使組織能擴展 AI 能力,確信已建立適當的治理機制來預防非預期後果並支持長期成功發展。

結語:責任型 AI 的藍圖

在當今時代,AI 已深入影響我們的學習方式、線上推薦以及重大醫療決策,資安治理不能淪為事後考量。我們必須有目標地使用和部署 AI 功能—同時持續監控並透過全面且實用的方式改進 AI 能力的使用與開發。

ISO 42001 為組織提供必要的方向與指導,協助在 AI 驅動的世界中負責任地領導 AI 開發與應用。這項標準建立了實用且可擴展的資安框架,確保 AI 系統不僅具創新性,更兼具透明度、公平性和可信賴性。

對於需要在技術、道德和公眾信任的複雜交叉點上前行的組織而言,採用 ISO 42001 可能是最關鍵的資訊安全防護措施之一。

本文轉載自 Dark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