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5_FinCrypt/

觀點

「AI 驅動防禦網,韌性台灣新格局」2025 政府資安高峰論壇實錄:從國家戰略到實戰應用的全方位資安防護體系

2025 / 08 / 01
編輯部
「AI 驅動防禦網,韌性台灣新格局」2025 政府資安高峰論壇實錄:從國家戰略到實戰應用的全方位資安防護體系
台灣面對日益複雜的網路攻擊與新興科技挑戰,正積極透過《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和第七期「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建構全方位的資安防護體系。為此,資安人媒體以「AI 驅動防禦網,韌性台灣新格局」為主題,攜手專家舉辦 2025 政府資安高峰論壇,深入剖析台灣資安戰略的核心理念,善用 AI 等新興科技的創新應用防禦能力、提升關鍵基礎設施韌性。

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 蔡福隆 署長 在開場致詞時表示,即將推動的第七期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將以公私協力為核心,建構更具活力的資安生態系,串聯產業、人才與政府部門,共同提升國家資安防護能量。蔡署長也勉勵資安從業人員要深入了解資安產品特性與參數設定,不能只單純採購優質資安設備。他以WAF防火牆為例指出,只有充分掌握產品功能並正確設定,才能真正發揮資安防護效益,否則即使使用頂級設備,也無法達到預期的防護效果。
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 蔡福隆 署長

關鍵基礎設施資安攸關國家存亡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 許建榮 副院長 指出,相較於一般 IT 資安事件僅涉及資料外洩,關鍵基礎設施資安一旦遭攻擊將直接威脅人民生命安全。他以新幹線對撞事故為例,強調關鍵設施遭駭客攻擊可能造成的傷亡超過十顆飛彈的影響。許副院長表示,現代戰爭往往以資安攻擊為先導,中國近年來持續滲透西方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 2022 年入侵印度電力設備、2023 年攻擊台美電信設備,以及 2024 年鎖定關島軍事基地,企圖癱瘓美軍支援台灣的能力。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 許建榮 副院長
資安院目前透過 N-SOC、N-CERT、N-ISAC 三大機制,提供全天候威脅監控、事件通報應變及情資分享服務。今年 3 月政府發布的國家資通安全戰略 2025,以全社會韌性、國土防衛、產業供應鏈安全及 AI 應用為四大支柱。

許建榮強調,台灣的準備越充分,中國就越不敢輕舉妄動。敵方可能不需發動軍事行動,僅透過癱瘓關鍵基礎設施就能迫使台灣投降,因此強化資安防護刻不容緩。更呼籲全民提升資安意識,共同建構國家數位安全防線。

實踐韌性國家資安具體作法 

在關鍵對談中,主持人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與通訊研究所 副所長 黃維中 博士 及與談人 台電公司資訊系統處 資安組 組長 陳治宇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 通報應變中心 孫偉哲 主任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曾招雄 主任秘書 共同探討實踐韌性國家的資通安全具體作法。專家們強調,AI 既是資安威脅來源,也是防護利器。駭客利用AI製作更精緻的社交工程攻擊,但防護端也可善用 AI 進行弱點優先排序、情資會診分析,提升資安作業效率。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與通訊研究所 副所長 黃維中 博士
台電公司資訊系統處 資安組 組長 陳治宇 分享,台電除配合經濟部推動 ISAC 集中整合機制外,自 109 年起也與國外技術單位合作進行檢測,今年更協助建立資安監控中心成熟度評鑑。此外,台電透過舉辦漏洞懸賞活動,讓白帽駭客協助發掘平時容易被忽略的風險點,甚至因此發現委外學術機構使用台電名稱的系統存在漏洞。談到供應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時,李建隆強調許多資安破口源自小型委外合約,提醒各界不可忽視後續維護與安全性要求。
台電公司資訊系統處 資安組 組長 陳治宇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曾招雄 主任秘書 也大方分享地方政府推動區域聯防的創新經驗。透過「母雞帶小雞」模式,由資源較豐富的新北市協助基隆、宜蘭等鄰近縣市建置資安基礎設施,不僅提升整體防護能量,也因規模擴大而具備更佳議價能力。新北市更將此概念延伸至市府內部,運用資安等級分類,針對不同重要性的機關與系統採取差異化防護策略。曾招雄提醒,採購契約中須特別注意小額採購的資安要求,因為駭客常從較弱環節入手,即使是小型資訊計畫也要重視後續維護,避免系統成為不定時炸彈。
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曾招雄 主任秘書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 通報應變中心 孫偉哲 主任 指出情資驅動公私聯防體系成台灣資安防護關鍵,目前TWCERT/CC 透過事件通報、預警分享、CVE 弱點資訊及 IoC 威脅指標等四大類情資驅動聯防機制,有效串聯公私部門的資安情報。資安院不僅協助政府機關處理資安事件,更透過 TWCERT/CC 將公務體系的資安事件資訊分享給民間企業,讓民間企業也能回饋相關資訊,建構真正的公私協力資安生態圈,共同對抗資安威脅。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 通報應變中心 孫偉哲 主任

從資通安全責任等級出發:政府機敏資料防護實戰策略

Thales 沈宗翔 資安顧問 表示,技術層面上,現行資料防護解決方案正朝向整合化發展,主要包含透明加密、多因子身份驗證、網頁應用程式防火牆(WAF)及 DDoS 防護等技術。這些解決方案的關鍵特點包括跨作業系統支援、多資料庫平台相容性、嚴格的存取控制機制、定期金鑰輪替,以及勒索軟體防護能力。而業界已開始導入後量子密碼學(PQC)技術,採用 Dilithium、Falcon、Kyber 等新世代加密演算法,預先因應量子電腦可能帶來的資安威脅,為政府機敏資料建立更完善的防護機制。
Thales 沈宗翔 資安顧問
關於 AI 服務面臨的主要威脅,F5 台灣公眾事業部業務總監 賴尚賢 指出提示詞注入攻擊和敏感資訊洩露最為嚴重,並強調台灣亟需建立繁體中文的資安知識庫,才能有效辨識各種攻擊模式。更建議採取三階段防護策略:第一,遵循資通安全法部署基礎防護設備;第二,進行 API 盤點與治理,利用現有網路設備識別影子 API(Shadow API);第三,建置 AI 閘道器(AI Gateway),有效防範提示詞攻擊和敏感資料外洩。
F5 台灣公眾事業部業務總監 賴尚賢
調查顯示,68% 的企業對 AI 缺乏適當的安全控制,47% 無法有效防護影子 AI 應用。CyberArk 大中華區技術顧問 黃開印 指出,企業在導入 AI Agent 時普遍欠缺完善的身分治理機制。AI Agent 作為機器身分,其存取權限管理、身分驗證與威脅偵測機制極為重要。更建議透過特權存取管理(PAM)技術建立「守門員」機制,確保 AI 系統在安全框架下運行,有效防範資料外洩風險。
CyberArk 大中華區技術顧問 黃開印
隨著資安法規日益嚴格,機敏檔案的存取管控需求顯著提升。京稘科技 林啟瑋 業務經理 建議公部門必須詳細記錄內部檔案的完整存取歷程,包括使用者帳號、存取時間、來源電腦名稱與IP位址等關鍵資訊,以建立完整的稽核軌跡。此外,透過三重身份驗證機制,能有效防止內部人員以「帳號遭盜用」為藉口規避責任。
京稘科技 林啟瑋 業務經理

生成式 AI 浪潮下的資安新戰場

亞太地區正面臨嚴峻的網路安全挑戰,卡巴斯基 謝長軒 台灣技術總監 指出,AI 相關威脅急劇增加,包括 Shadow AI 風險、AI 供應鏈攻擊及大型語言模型原生漏洞等問題。面對這些挑戰,情報品質比數量更為關鍵,且需涵蓋全球範圍的情報來源以強化防護策略。更建議採用多層防護策略,結合端點保護、網路過濾和員工資安意識訓練,並透過威脅情資平台整合各種安全工具,提升整體防護效能。
卡巴斯基 謝長軒 台灣技術總監
A10 Networks 林坤億 台灣區技術經理 分享,當前 DDoS 攻擊呈現三大特徵:隱蔽性增強、攻擊手法複雜化及發動門檻降低。攻擊者利用反射伺服器和偽造 IP 位址來隱藏來源;結合應用層、網路層和頻寬消耗型的多重攻擊手法;同時,容易取得的攻擊工具包、不斷增加的殭屍網路,以及普及的武器化 IoT 設備,都使得 DDoS 攻擊更容易發動。面對這些挑戰,更建議防護策略採多階段防禦模式,結合威脅情報、行為分析及機器學習技術,才能有效對抗零時差攻擊。
A10 Networks 林坤億 台灣區技術經理
Akamai 資深技術顧問 王明輝 則建議政府機構建立 AI 防火牆機制,該機制應包含輸入防護(阻擋提示注入、越獄請求)和輸出防護(過濾個人識別資訊、內容審核),並整合既有的網路應用程式防火牆(WAF)與 DDoS 防護能力。更強調,應建立完整的 AI 治理框架,確保符合 OWASP AI 安全標準及相關法規要求,讓政府機構能在享受 AI 技術便利的同時,有效降低資安風險。
Akamai 資深技術顧問 王明輝

面對AI 襲來的資訊安全防禦

Netron 網創資訊 高偉翔 雲端資安顧問 強調,現代資安防護必須整合威脅情資與AI技術,才能有效對抗進階持續性威脅(APT)攻擊。在混合雲環境中,公部門面臨身分識別管理(IAM)、容器安全與資料傳輸等多項挑戰。透過雲端安全態勢管理(CSPM)和雲端身分權限管理(CIEM)等工具,可有效檢查權限設定並修補安全漏洞。
Netron 網創資訊 高偉翔 雲端資安顧問
地緣政治衝突、區域選舉及全球賽事已成為駭客攻擊的催化劑。Radware 王毓麟 技術顧問 指出,AI 技術大幅降低了攻擊門檻,駭客能利用 AI 工具快速生成攻擊程式,甚至出現專門破解驗證碼的 AI 服務。王顧問建議採用「以 AI 制 AI」策略,運用機器學習分析異常流量,以 TLS 指紋識別技術應對加密攻擊,同時建立自動化 API 安全防護機制。
Radware 王毓麟 技術顧問
Tenable 李元勛 資深安全架構師 分享,傳統的漏洞管理方式已無法應付龐大的漏洞數量,現代公部門與企業面臨多元化的攻擊管道,包括 IT 系統、網頁應用程式、雲端服務及OT環境等。AI技術能夠整合各種風險資訊,自動繪製攻擊路徑圖,讓資安團隊更清楚掌握企業整體的風險態勢。然而,AI 工具的普及也帶來新的資安挑戰,企業應建立適當的 AI 使用政策,避免機敏資料外洩等風險。
Tenable 李元勛 資深安全架構師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面對日益複雜的資安威脅,台灣必須整合 AI 技術與傳統資安防護,建立多層次防禦體系,同時強化公私部門協作,共同打造具韌性的數位台灣。隨著第七期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的推動,台灣資安生態系將更加健全,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與數位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