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財務長應了解的三項資安威脅防範重點

2025 / 08 / 11
編輯部
財務長應了解的三項資安威脅防範重點
現今,網路犯罪已超越 IT 部門範疇,直接威脅組織的財務狀況和企業聲譽。2024 年,美國資料外洩事件的平均成本已攀升至936萬美元以上。幸運的是,企業領導者已擁有對抗這些威脅的工具,只需了解如何策略性地運用它們。

資訊安全過去僅被視為資訊部門的職責,如今已成為企業價值主張的基石,並帶來直接的財務影響。對財務長(CFO)而言,這轉變意味著需要建立深入的認知,了解特定資安威脅如何造成財務損失、侵蝕客戶信任、損害組織形象及降低投資者信心。

隨著財務長日益參與資安策略的制定,以下三項要點尤為重要:

1. 強化與資安長的協作

儘管財務長可能不具備深厚的資安專業知識,但其風險管理思維使其成為資訊安全長(CISO)的理想合作夥伴。雙方協作能有效保護組織系統和資料,預防可能對公司營運造成重大風險。

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值得客戶信賴的獲利組織。財務長精通法規要求、預算控制和風險承受度;而資安長則能在維持防護力的同時,設計符合這些條件的資安計畫。當兩者協同合作,資安投資不僅更精準、具成本效益,還能與業務優先事項保持一致,創造更大價值。

海外企業的資安長分享,在其組織中,每月與業務部門主管和董事會成員組成的審查委員會會面已成為標準流程,確保能在規劃初期就識別並緩解資安問題。這些企業基於產業特性和客戶需求,早已認識到建立資安文化的重要性,因為它直接增強信任、優化營運並實現自然整合。這是個簡單而關鍵的事實:沒有信任,就沒有業務。

2. 建立強健且合規的資安措施

財務長與資安長必須協作保護關鍵應用系統,並維持對組織資安狀態的清晰認知。這包括評估應用程式、支付和會計系統或專有資料的存取管理和權限控制。建立有效架構需聚焦於:定期進行風險評估、設置適當的內部控制以降低風險、協調財務報告與事件應變計畫,以及強化跨部門合作。

快速演進的法規是財務長與資安長需密切合作的另一重要因素。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近的規則變更要求企業在申報文件中納入資安風險管理聲明。同時,對在產業或國家風險態勢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企業,已有推動確保基本資安控制實施並有效運作的趨勢,如針對金融業的數位營運韌性法案(DORA)。在歐洲,網路與資訊安全指令2(NIS2)則要求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企業證明其符合資安保護規範。

當財務長與資安長攜手管理風險時,企業便能與不斷變化的法規保持同步,並將財務中斷風險降至最低。他們可透過基於風險程度優先排序資源、支持主動性投資,以及追蹤關鍵績效指標(KPI)和風險降低指標來實現這一目標。

3. 將資安轉化為競爭優勢

資訊安全應成為企業營運規劃的戰略支柱,而非僅是被動的成本中心。為避免資安淪為事後考量,企業需採取策略性方法,確保資安投資、全公司教育訓練及資源配置與更廣泛的業務目標一致。

資訊安全已躍升為企業策略的核心,遠超純粹的技術範疇。因此,資安長的角色正從技術專家轉變為能用商業語言與高階主管有效溝通的策略夥伴。同時,財務長等非技術背景的高階主管也日益理解資安對企業營運的關鍵影響,包括如何有效管理資料外洩事件、應對網路攻擊及降低可能損害公司聲譽的風險。

企業領導者必須重新定位資訊安全在整體風險管理策略中的角色,並善用它推動成長。資訊安全不僅是降低風險的工具,更是常被低估的價值創造者。在當今市場中,信任已從加分項目轉為基本期待:沒有信任,就沒有業務成長的基礎。

強健的資安實務已成為驅動營收成長的關鍵。今年資安支出預計將增加15% (達2,120億美元),凸顯其在現今威脅環境中的重要性。財務長與資安長在這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能清楚闡明穩健資安措施所帶來的顯著投資回報,協助將資安重新定位為戰略性、業務關鍵的投資。這轉變使資安不僅是防禦手段,更成為創新的催化劑和競爭優勢的驅動力。

本文轉載自 Dark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