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觀點

Storage躍為IT黑馬 業者合作軟硬通吃

2004 / 03 / 08
Storage躍為IT黑馬 業者合作軟硬通吃

文/陳貞璆


大廠像IBM、HP等也都不約而同的表示,企業採購儲存產品金額已超過伺服器,成為單一企業IT採購中,所佔預算最多的產品類別。


另一個重要的IT轉變,在於企業的核心系統已經從伺服器、主機、應用系統、網路、轉變為Information Content為主的時代,使得虛擬儲存概念因而被帶動,取而代之企業開始重視的是系統能帶來什麼效用。


因此2004年被視為是儲存廠商相當重要且精彩的一年!各家業者莫不努力較勁,進行一場廝殺戰。比技術、比產品、比軟硬體應用整合能力、比管理效能等,代表著儲存在2004年已步入快速成熟期!接曉儲存2004趨勢如下:
軟硬整併壯大年
細數儲存知名軟體大廠就有將近十家,包括EMC、HDS、HP、IBM、Sun、Veritas、CA、微軟等,每家從原本各據山頭頂立,漸漸走向整合分工,廠商在今年正實踐「團結就是力量」的精神。藉由併購壯大實力為其中的一種,以EMC最具代表性,去年4月併購儲存軟體商Astrum後、10月併購Documentum、12月再接再厲併購Legato、VMware,欲將軟體與硬體整合,未來幾年企業對於儲存軟體的迫切需求。


HP繼與Compaq併購後,使得硬體儲存產品線由低至中階到高階備齊外。在去年也併購了一家以做內容管理和儲存歸檔的儲存軟體公司Persist,以增加其管理實力。目前並計劃將HP儲存軟硬體產品、和Persist的產品整合,提供一具ILM(Information Life Cycle Management)資料生命週期管理的儲存概念性整體解決方案。


HDS則透過與IXOS、AppIQ等軟體公司的合作,增強在儲存管理上的能力。Sun副總戴碧勳表示,Sun是一家伺服器的公司,以提供解決方案為主,不侷限在軟體或者硬體單一方面,更不希望把所有的解決方案只放在硬體當中,所以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同時為了加強軟體實力,透過併購的方式增加。


就連最晚進入儲存市場的軟體大廠微軟也看好整合的利基,推出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WSS),用意在於希望以透過管理軟體平台將整合的概念實際落實各儲存設備商。微軟全球ODM Ecosystems資深副總吳勝雄指出,台灣在儲存產業的發展上,特別重視在儲存伺服器及網路儲存應用,微軟將掌握住本身在伺服器的優勢將兩者整合。儲存廠商無論是對內(併購、軟硬整合等)、或者對外(找代工廠、軟硬體廠家、SI系統整合商策略聯盟等)、都展現團結力十足的活力。

中小型企業市場今年興起
另一個趨勢可從多家大廠紛紛往中階層產品佈局,不難發現儲存廠商已開始重視逐漸擴大的中小企業儲存設備需求。


像EMC雖然以提供高階儲存設備而聞名,但在去年四月時併購Astrum儲存軟體公司,主要目地是想增強中階商品以軟體管理的實力,改變過往EMC產品偏大型高階產品的定位形象。同時推出像VisualSRM和VisualSAN軟體就可幫助中型企業進行SAN的技術管理。


HDS全球副總裁Peter Pau更指出,HDS在高階儲存設備根據IDC的統計,是銷售第一名的品牌,但著眼於今年中階商品成長量將會爆炸性的成長,因此今年度會加入中階產品的戰場,打出與別人不同的策略,將會提供搜尋、修改功能,使儲存產品與其他廠牌中階產品產生差異化。


HP在中階商品市場已佔有不錯的地位,HP儲存產品經理蕭舜華指出,去年第二季推出的EVA產品,截至目前短短半年為止,就買了100台,與前年相比業績足足成長一倍以上。


同時也有大廠祭出儲存與伺服器整合銷售的模式,企圖在中階儲存市場打下江山,目前除上HP外、IBM、SUN都是採用這樣的模式,而近期才進入的微軟更是推出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冀望以軟體將儲存與伺服器整合創造新商機。根據觀察,這樣的銷售模式通常在中階儲存市場中策略證明是奏效的。

價格戰割喉戰 or 品質爭奪戰?!
「只要有競爭就會有價格戰出現」,價格永遠都會存在市場上,當客戶的需求是在容量上,價格戰是很難避免的。但當客戶的需求是在整體解決方案、以及服務品質上,價格就非最優先考量。EMC江金龍指出,今年隨著市場的成熟,服務品質將成為客戶選擇的重要首選,其次才是價格。真正會以價格為優先考量的客戶,約只佔總客戶的二成五,所以他認為未來total solution的廠商才能致勝。


EMC就有客戶親身經驗,其客戶指出過去會先選擇低價產品,但是經過痛苦的經驗後又回來找EMC。江金龍表示,客戶必需經過一段痛苦的經歷後,開始體認到這件事。目前儲存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觀念不夠成熟,因此廠商希望培訓專業

網路儲存黃金期
根據MIC的調查報告中指出,網路儲存將在2006年達到70億美金,同時網路儲存方案將在2005年超過總體市值的60%。顯見網路儲存將在這幾年成為儲存方案中重要一環。


根據IDC的報告指出,網路儲存總市場營收在去年六月首度超過直接與伺服器儲存。同時,報告也顯示有越來越多企業採用網路儲存系統,比去年成長5%。以營收表現來看,第一名為HP,達12.6億美元;第二名為IBM,營收達9.17億美元;第三名為EMC,營收為5.59億。


網路儲存最大的優勢在於storage集中管理有助於主機可透過網路儲存而互相分享,進行遠端儲存等功能,因此應用更加寬廣,管理變得更為複雜,所以管理軟體,像儲存資源管理軟體SRM(Storage Resources Management)在今年將會起飛。


網路儲存的成熟,過去朝Fiber SAN或者IP SAN的網路儲存架構,今年得以藉由新技術像ISCSI串連整合應用,目前多家大廠也都朝這個方向在前進,Brocade、Cisco等也提供這樣的技術供儲存廠商介接。


NAS和SAN互補,儲存效能增強
在網路化的架構環境中,今年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大家不再將NAS網路附加儲存(Networked attached storage)和SAN儲存區域網路(Storage Area Network)特別獨立來看,所有的儲存應用都將以solution「共通性」解決方案為主,談的是整合應用,而不僅侷限在硬體之上。


NAS讓檔案能直接透過企業現有的區域網路進行儲存。由於其獨立於其他應用伺服主機之外,因此可在伺服器與用戶端,快速且容易地進行跨平台的檔案分享(file sharing)動作。對於想應付儲存資料量日增、MIS人員急迫需求與追求分散式儲存的客戶,NAS可以對系統最少干擾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安裝上線。


SAN的好處在於一般傳統儲存模組的使用率大約只有40~50%,採用SAN時卻可將使用率大幅提升至80%。使得企業可以延後容量擴增計劃,在磁碟與磁帶的採購上,大約每年可以節省高達40%的資金。SAN透過負載平衡機制控制關鍵資料優先傳送,可在主機與儲存裝置間進行不需停機的擴充工作,免除單點失效的風險。

備援與復原儲存需求大增
小至幾千元,大至幾十萬元,停機就是要接受損失。不但會影響到員工的生產力,更為造成線上銷售的損失。根據研究機構Contingency Planning Research列出的75種已知造成停機原因,其中大多數是未經規劃的意外事件。而IDC更預估,台灣備援和檔案歸檔(Backup and Archive)到2008年將成長12%,成為儲存軟體中成長最大宗。


備援和歸檔的重要性,主要就是因為企業的儲存容量持續成長,但復原速度卻無法跟上為企業留下長久的損耗隱憂。像高達數十兆位元組(TB)的資料庫與其他應用可花費數小時從磁帶上復原,但是網站停機為企業所帶來的損失卻越來越高,因此對企業而言可靠與快速的資料保護(Data Protection)和災害復原(Disaster Recover)程序絕對是必要的,這有點像保險。


Sun戴碧勳更提出備援未來的趨勢,多媒體內容的儲存管理時代來臨,資料備援是儲存的重點市場,將來備援中心將會轉換形態,變成像content center一般,以Media on Demand(隨選媒體)的方式進行操控。


備援市場快速成長,根據IDC統計第一名市佔率的備援廠商VERITAS,一年內市佔率快速增加20%,由2002年的39%躍升為59%。Veritas台灣區總經理陳劍明說明,主要原因在於過去企業的Open System大多沒有備援,就算有也只做當季;且備援是很多企業的痛,尤其在跨平台整合時,不知該如何備援,今年度預計大型企業建置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需求將會增加,備援的需求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加上台灣政府法令規定要建置備援中心,使得備份在今年將變成相當重要的環節,備援軟體需求快速成長,預計今年將會有10%的成長量。


CA產品經理許佳樹指出,根據其公司統計,,企業內只有26%的資料是應該被儲存的,其他74%都是有問題的資料。其中有19%資料重覆儲存、43%的資料超過一年以上未存取、7%的容量沒有使用、5%的資料沒有擁有者,但企業完全不知道,卻將100%的資料都備份甚至備援儲存,這突顯企業對此認知度尚不足,未來應以資料回復為重要儲存的考量點之依據。


HP以陣列分離映射功能與立即復原功能軟體配合,將資料備份在磁碟片上,而非磁帶上,因此可以提供快速復原服務。同時HP提供開放系統到大型主機的備份(open systems to mainframe backup),遠端備份(Remote Backup)、災害容忍備份(disaster tolerant),提供不同企業需求的各企業所需的備份解決方案。除了備份,業務復原也是關鍵,HP擬定了一IT商務程序為主要復原服務,包括業務影響分析、風險評估、災情減輕分析、解決方案劃與企業永續經營計劃和維護等。


HP儲存方案產品經理蕭舜華指出,災難復原應先擬定步驟,分析什麼需要復原、規劃如何復原、反覆確認這些資料可用並進行其他額外的調整。HP並以小時為單位為企業預估復原的時間目標(RTO,Roecovery Time Objective)以確保客戶的應用與終端使用者溝通管道能快速恢復暢通。


IBM系統事業處經理黃宗顯指出,「備援」是儲存另外一個訴求的重點,企業對於備援的需求加遽,尤其是大型企業往往有更高品質的要求,像營運不中斷等,備援就成了其重點建置項目,同時不可避免的就是備援的安全問題,如何達進行遠端備援同時又兼具安全性,也是企業迫切需要的。進一步說明,強調備援不只storage要備援,就連server也要備援。即使主中心系統當機,備援中心也可以即時啟重開啟運作,Data傳輸不至於中斷。

「Utility Computing公用運算」大未來
「未來使用IT服務就像使用水龍頭一般」用多少算多少,企業更為方便使用
而儲存未來也將走向這樣的趨勢。這正是目前相當熱門的「Utility Computing公用運算」,IBM、HP、SUN等各家大廠都正主推這樣的概念。同時也因為公用運算的概念成形,使得儲存設備儲存應用將更為普及和便利,並與伺服器等IT設備整合,為公用運算的重要一環。


公用運算的定義在於,透過冀欲將儲存設備、伺服器等集中在一起成為單一的資源,且這資源能夠被不同的應用程式共同,並融入「虛擬化」作法,以達到無論在對內系統與系統間,還是對外跨廠牌系統間的整合。


像IBM推的隨選電子商務運算(eBusiness on Demand)的概念,就是建構像水電一樣的IT資源基礎架構,以資源的自動化管理為關鍵。而透過管理軟體,提供自動化跨平台、跨應用系統的整合管理介面,讓企業透過分配、建置,保有足夠且有效率的運算資源,以及虛擬化配置IT資源能力,達到應用及服務可用性、安全性、以及最佳化。IBM認為,自動化、安全、儲存功能三者要相互配合,才能呈現隨選電子商務運算的最佳表現。


HP的活成長企業(Adaptive Enterprise, AE)概念,更實際落實到儲存應用中,推出Utility Pricing Storage(經濟計價儲存)方案,指出每個企業都有足夠的儲存空間來應付目前所需,並且會有一些多餘的空間以備未來擴充。但因為包含太多不確定因素,所以未來所需的儲存空間容量並不容易計算出來。
客戶要如何能確保在商機顯現時,不被綁手綁腳,或者得花大錢買個以後不一定用得到的設備或方案。Utility Pricing的概念,提供企業預估使用量、隨選容量與使用付費服務。
IT部門可以用些許預算先行建立小型的儲存系統,而財務部門可以不必把錢花在現在用不太到的設備上。從策略上來說,這是一個保持最低限度的投資組合,卻能跟上業務或服務成長的步調。


SUN今年的N1概念用意也是在談效能運算,具體可以將異其平台的管理軟體連結能來,也正代表SUN試圖與其他廠商的Data Center做初步的相容嘗試,希望透過第三方系統管理產品與N1共同系統性能資訊工具整合。


Veritas以磁碟空間管理(volume management)與虛擬化科技,提供企業整合界質儲存資源,以增加資訊可用度,近而執到其公用運算always-on的精神。。Veritas台灣區總經理陳劍明指出,Veritas透過公用運算,將儲存應用軟體實際結合與落實,儲存有了完整而全面的步驟,從管理者能夠創造邏輯資源群組(logical resource groupings)、定義服務內容(define services)、測量服務水準與使用量(measure service level and usage),並依據使用量來計算成本費用。

看儲存未來問題
儲存環境也不斷的再改變,分散式的環境使得管理或操作都更為複雜,加上今日企業要求快速的備份需求,以及持續成長的管理費用、但時間、人員、金錢資源卻不足來管理儲存設備。日漸成長的資料量也無法一手掌控,新技術及應用程式導致儲存系統設備的協同運作缺乏標準。未來儲存應該注意的問題,就在於建立共通的標,使異質平台整合不再是口號,或者淪為蜻蜒點水的模式,而無法深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