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觀點

企業安全管理系列五 ~風險管理作為: 以台北一O一超高層大樓為例

2004 / 08 / 06
徐子文
企業安全管理系列五 ~風險管理作為: 以台北一O一超高層大樓為例

1. 規避風險(Risk Avoidance)
對任何建築物而言,應在選定建築基地的位置時,就避免選在有前項風險的地方以規避風險。不過總是會事與願違。在台灣,要找塊不地震、不颱風的地方蓋商業建築似乎是緣木求魚。

有些風險就是無法規避,因此必須研擬對策。 由於台北盆地本身是沖積平原造成,所以地質較軟,但是在地下數十公尺處有岩盤。所以台北一0一大樓打了550根鋼椿固定到岩盤,最深處達67.4公尺,讓整個建築物像是坐在岩盤上。這就是一種規避這軟地層風險的對策。

2. 移轉風險 (Risk Transfer)
當風險無法規避時,我們的下一個步驟就是看看風險是否可以移轉。基本上,保險就是財務風險移轉很常見且很好的方式。另外對一些高危險性的作業(會衍生高成本)也可以利用外包來移轉。

不過,只有財務和作業等可以移轉,責任(Liability)是無法移轉的。這裡所說的責任是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其中,法律責任或許可以精細設計的契約條文進行責任規避,不過法律位階比契約高,像勞工安全衛生的責任就算是外包,但因法律規定是共同責任,因此業主也不能完全免責。

一般企業都會買的險種是產險(Property Damage)和營運中斷險(Business Interruption),以及責任險(Liability)。比較特別是一些同樣具有集中特性的標的物,如竹科的高科技廠等,因為現行市場上能買到的一般險無能滿足其需求,或保障不足,現在也開始尋求巨災險或是發行巨災債券。 工程方面,位於台北一0一大樓88樓、直徑5.5公尺、重660公噸的「風阻尼器」(wind damper),就是用來移轉強風所造成的效應。

3. 分散風險 (Segregation of Risk)
高層大樓另外還有其特有的兩項風險:集中風險和認知風險。「集中風險」指的是人員、資產和活動的集中。這是超高層大樓的最大優點,但也會因為這優點而衍生缺點。

就如天平一樣,天平的一邊因為活動集中,所以產生較高的管理效率,方便又省成本;但是在天平的另一邊,單一安全事件的影響層面也會相對較大。如在災害發生時,可能會要在同時間疏散很多人,而造成疏散路線上的擁擠狀況。 對於集中風險,要想辦法分散。舉例來說,大型船隻的防水艙間設計就是分散船殼破裂進水的風險;防火區劃、排煙計畫、煙控設計就是分散火災風險的對策。

如台北一0一大樓使用八根巨柱(mega columns)以及橫椼所結合成的巨柱結構,將地震發生時的震波力移轉到巨柱結構上,對應地震的影響,使耐震度達到七級以上。

另外,在避難設計上,台北一0一大樓高樓部分每八層樓設置兩個室內避難室,供上下層辦公室人員避難使用。34樓以上還有室外陽台,連通兩個避難室。這些設計配合雙座直通特別安全梯,可以避免因為集中造成的疏散瓶頸和壓力。 另外一0一大樓在垂直運輸的設計上,除了緊急安全梯外,全大樓分成六個樓段,由45座各式電梯來提供服務。其中還有包括兩座超高速電梯(上升1,100公尺/分鐘;下降660公尺/分鐘)。這些電梯平時是垂直運輸的主力,在必要時也可以在不影響安全情況下供緊急疏散使用。

4. 預防損失 (Loss Prevention)
當我們對風險作了策略性的對應選擇後,剩下的風險就要由作業面的「預防損失」和「抑制損失」來加強。

5. 抑制損失 (Loss Reduction)
抑制損失是指在風險發生因而導致損失時,能夠在第一時間以最有效的方式使損失不致擴大,縮短回復的時間而言。這是屬於緊急應變和災害復原計畫的範疇。

緊急應變計畫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緊急指揮組織和成員的職權劃分,以及工作律定、緊急情況定義、狀況想定、應變程序和資源的分配、運用。 危機(crisis)處理不當,通常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危機處理也是經理人的最大夢魘和終極挑戰。

危機通常有三個特性,分別是「未知」、「瞬時」和「大量」。如果這三者同時發生,危機就產生。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去年SARS肆虐時的狀況,因為SARS是瞬時發生(之前沒有任何消息或警訊),傳染速度快,造成大量患者(確定和疑似和案例多),因為瞬時需求大量防護器具和設施,造成供給不足,再加上當時我們又對SARS所知不多,所以造成恐慌,而形成一個大危機。 經過了一段時間跨國、跨組織的努力,大家對於SARS的瞭解和處理越來越清楚,也發展出警示和控制的能力和治療的方法。所以之前的新加坡和台灣的實驗室感染案例以及4月24日當中國大陸發生四起SARS確定案例時,大家似乎就沒有這麼恐慌。SARS已經由原來幾乎是束手無策的危機變成到現在有秩序、有條理的緊急應變。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SARS有了瞭解,(「未知」項被消除或控制),使得SARS雖然發生但是因為有警示系統,所以「瞬時」的影響降低,再加上有對應的疾病控制體系,所以沒有發展成「大量」,整個情況就變得可控制。

以上面的實例可以驗證,如果我們可以打破或控制「未知」、「瞬時」和「大量」的鍊結,就可以控制危機。在安全管理和緊急應變的計畫上也是要以打破或控制危機三特性的鍊結,來做計畫想定以及準備的邏輯思考方向。 接下來要談談在超高層大樓特有的風險中,「認知風險」這一項。 所謂的「認知風險」我們可以解釋為偏見、成見,通常源於心理因素,最常拿來炒作和誇大的就是媒體,因為民眾的訊息絕大部分由媒體而來,使得這認知風險一直存在。 例如:飛行危險嗎?答案一般而言是肯定的。因為若是上帝要人飛,他就會給人類一雙翅膀。但因為飛行太美妙了,所以在人類的努力下,飛行越來越安全。

可是為什麼飛行已經很安全,但多數人還是覺得飛行很危險呢?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舉得出空難的例子,但是卻記不得看過多少次車禍─這其實是注意力聚焦而擴大影響心理的效果。

同理,在超高層大樓裡,因為在設計初就將安全納入考量,營運前後在法律要求、營運單位的自我要求,公共安全管理機構及大眾監督之下,安全管理一定會持續提升,事實歷史資料顯示它也比其他的建築物更安全。 除了加強教育,增加大眾對安全的正確認知外,如何再加強管理認知風險,筆者還在摸索,還望各位專家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