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企業資料儲存新觀念

2001 / 12 / 03
企業資料儲存新觀念

文/ 郭慧姿


美國911事件與台灣納莉颱風讓企業體認到儲存相關問題的重要性,其實數月前汐止東科大火也是一次讓企業正視儲存問題的契機,當時相關業者接到企業用戶詢問電話量就明顯增加。而除了以上所提,駭客入侵、病毒對企業資料也是一大威脅,EMC公司就表示,根據國際電腦安全協會(International Computer Security Association,ICSA) 2000年度病毒傳播趨勢報告指出,電腦病毒已成為危害儲存資訊安全的主要禍首之一,而現今資訊資產已成為企業賴以永續經營的命脈,病毒攻擊可能癱瘓許多企業的日常營運,日前EMC即和趨勢科技、賽門鐵克、McAfee、組合國際四家防毒業者技術合作,以提供具備資訊保全效能的企業儲存系統,增進對資料安全的保障。
人禍天災同時危害企業資料
天威不可測,人心更難防,對企業來說,如何做好災難發生時的因應,確保企業資料的完整,不僅關係著企業的持續營運,還代表著企業對顧客的信用與形象。美國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是這次倒塌的紐約世貿大樓承租最多樓層的承租戶;Morgan Stanley在樓層中有大約3500名員工與375部Sever,在歷經樓層遭受嚴重撞擊倒塌後,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營運,和其落實資訊的儲存備份、異地備援與災難復原計劃有很大的關聯。


儲存架構
目前儲存網路架構主要可分為NAS(Network Area Storage;網路附加儲存)與SAN(Storage Attached Network;儲存區域網路)兩種,有別於以SCSI介面直接裝於伺服器的儲存設備(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這三種儲存架構有何差異?黃毅杰表示,由於SCSI介面最多只能支援16個硬碟,因此擴充不易;至於SAN則是採用光纖通道,擴充能力勝於DAS,傳輸速度快,雖然有較難管理的缺點,但在整合其他軟體的情況下,可符合大企業的高儲存需求。NAS則採用10/100 Ethernet,而Ethernet又是目前辦公室最常使用的網路傳輸方式,因此企業採用NAS時,不僅操控較方便,也較容易擴充。


VERITAS公司經銷業務協理孫元瑋進一步表示,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 Group報告顯示,DAS在2000年的營業額超過NAS與SAN的2倍多,但是Gartner Group預估,2005年NAS與SAN的營業額將是DAS的3倍以上;NAS與SAN將是未來幾年儲存的重要發展方向。


NAS與SAN孰勝孰優?
前面提到,SAN是一種不同於Ethernet的網路架構,在SAN網路上,能讓Sever與儲存硬體之間利用光纖進行快速資料傳輸,而NAS的概念則是將儲存的功能從一般伺服器(General Purpose Sever)獨立出來,直接將儲存設備透過標準網路線(UTP Cable)附掛於區域網路上,使得資料存取能在不同的伺服器上進行;簡顯鏜指出,與其說NAS與SAN是競爭產品,還不如說是互補性產品。


黃毅杰表示,擴充性(Scalable)、可用性(Available)、易於管理,皆是企業規劃儲存時應考慮的因素,而且每個公司的做法不盡相同,大型企業由於資料量龐大,通常會採SAN架構,例如Morgan Stanley定期會將資料備份至紐澤西的一個Site,黃毅杰表示就其所知,包含Service在內,其費用高達十幾至數百萬,甚至千萬美金,端視企業規模而定;尤其大企業分支很多,光是每月的定期維護就高達約十萬元美金。不過從911發生後,Morgan Stanley能迅速恢復營運,保持了對客戶的服務與信用的形象的案例看來,這些定期的維護與付出應該是值得的,否則若造成營運與信譽上的嚴重損失將難以彌補。


據了解,目前台灣即有部分資料量高的電信、高科技業者採用SAN架構,而有鑑於台灣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結構,因此業者多主推價格相對較低的NAS產品,黃毅杰表示,目前NAS的價位大約數十萬新台幣,相較之下中小企業較具能力負擔的,他指出,威達電公司就將SOHO族、中小企業設定為目標對象,而簡顯鏜則表示,百佳泰推出的產品主要針對部門或是工作群組而設計。至於孫元瑋則表示,VERITAS提供各類跨平台儲存管理軟體解決方案,視企業規模提出建議,因此推廣對象不侷限某一個族群。


儲存的三個方式
儲存包含Off Line、Near Line與On Line三種層級:


1.Off Line(非即時存取):例如以磁帶儲存,儲存容量較高,成本較低
2..Near Line(隨機存取):例如磁片或光碟片,儲存容量與成本介於Off Line之與On Line之間
3.On Line(即時存取):通常指實體硬碟,成本最高


有鑑於硬碟空間有限,再加上成本較高,企業資料並無法全部儲存在硬碟中,勢必要儲存在光碟或磁帶中,簡顯鏜說,光碟的保存,如無人為的破壞,正常情形下可保存數十年,有的光碟片還號稱是「百年金片」,由此可知它的保存期限是較長久的;而磁帶受限於其本身磁性材質,其保存年限是業者一直要克服的困難,目前保存期限多為2-3年,雖然IBM所開發出來新一代的磁帶,將可保存5年,不過與光碟比起來,還是有一段差距。


因此,企業建構儲存架構時應同時考慮Off Line、Near Line與On Line三個部分
,考慮這些資料是否需經常存取?是否很重要?是否要永久保存?或有期限保存?才不會只考慮到眼前的儲存需求,未設想日後的管理問題,而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除此之外,孫元瑋指出,企業往往意識到有儲存的需求,卻未考慮到不同品牌之間整合問題,就參考了促銷方案或廣告添購相關設備,使用之後才發現擴充或加入新的硬體設備或應用時,相容性會有問題,因此企業在儲存架構時,基本的硬碟、網路等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之間的互聯與建置也應該一併考慮。



儲存管理的挑戰
目前企業對於將儲存的概念多停留在:將資料備分至磁帶、MO或光碟,但是隨著資料量快速成長、資料來源的多樣化與異質性、企業預算縮水,再加上網路化時代裡,企業的營運不分晝夜,因此涵蓋了備份與災難復原等在內的儲存管理,其整體規劃益形重要。


數位資料容易儲存,同時也容易遺失,因此有一套備份方案相當重要。孫元瑋表示,企業的備份機制除考慮成本效益外,還必須考慮其是否具備高可用性、集中式管理、標準開放架構的優點。簡顯鏜指出,企業內部定期將資料備份至磁帶或光碟即算是一種在地(On Site)備援,而有鑒於水災、火災或地震可能會造成企業寶貴資料一夕之間毀損,異地(Off Site)備援相當重要,他表示,簡單來說異地備援可分為兩種,其一是指企業定期以磁帶等實體媒體進行備份,再實施實體儲存媒體交換,例如,部分企業分支或工廠之間以交通車進行磁帶互換、企業將磁帶放置到不同於企業樓層的大樓或樓層中,屬於層次較簡單的異地備援。其二則指企業透過網路將資料備份至第二地,例如宏碁集團設立IDC(Information Data Center),將集團資料在龍潭進行異地備援,就是一個最具體的例子。


有些企業或許並無合適處所作為第二個資料備援中心,或是由於預算或人力不足,無法自建IDC,就可以考慮將備援工作委外給IDC或SSP(Storage Service Provider)。黃毅杰建議,企業應先考慮資料量是否夠多足以委外才能合乎成本,另外,簡顯鏜也表示,Service Provider對外頻寬是否足夠,也應一並考慮。總之,企業應該先行評估預算有多少、對資料儲存重視的程度做全盤的儲存計劃。


完整備援方案應包含備份與復原,孫元瑋表示,除了先了解哪些是重要資料/建立備份/異地備援機制外機制外,災難發生後資料的復原亦是重要關鍵,他建議,企業應訂定災難復原(Disaster Recovery)計劃,並進行計劃的測試,確認當災害不幸發生時,計劃是否可行。另外,他強調,企業進行歸檔時應同時保留紙本,當災害不幸發生時仍可進行電子檔案與紙本的交相比對。這是強調企業電子化之後對於紙本不要輕易忽略,至於電子化尚未普遍的企業,簡顯鏜也建議,應該盡量將紙本以掃描等方式存檔,以免再發生如刑事局重要偵訊筆錄泡湯的遺憾。







群雄並起的儲存網路市場
911事件及納莉颱風等事件發生之後,企業資料的安全控管與異地備援成為企業的另一個挑戰,其實對於台灣企業來說,資料備份或備援的觀念與行動是一直存在的,只是隨著資料量的不斷成長、資訊平台的異質性,都是新時代儲存管理的挑戰,例如,日常生活中數位監控錄影系統(DVR)所擷取的影像勢必愈來愈多,而當企業間併購發生時,又必須考慮到相容性問題,企業若仍沿用原有儲存空間不夠就進行產品添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日後在擴充時將會出現問題。



天災人禍的確使得企業儲存議題備受注目,但業者在儲存市場耕耘已有一些年月,再加上一般企業對於儲存的觀念不見得正確,因此儲存網路業者多表示911事件與納莉颱風等單一事件對於業績其實未有明顯影響;不過,孫元瑋認為,企業會因此較注重儲存問題,而業者的態度絕非趁機賺錢,而是希望企業審慎思考儲存,尤其這些事件發生後造成經濟持續衰退,反而是企業檢視儲存的好時機。



孫元瑋表示,根據Gartner Group研究指出,儲存設備總營業額以每年50% -150% 的速度成長,但是 Internal Storage(內接式)將會減少,而External Storage(外接式)將大幅增加(註):Internal Storage在2000年佔24%,預估至2005年只佔 9.8%;External Storage 在2000年佔76%,預估至 2005年將佔 90.2%,達到 527億美金。這樣的市場成長預估,也反應在近來眾多儲存相關領域(例如硬碟機)業者紛紛參與儲存網路市場的情況,而且許多歐美品牌亦積極跨入亞洲市場,黃毅杰認為,群雄並起的現象應有助於客戶了解儲存設備,因此對台灣中小企業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