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觀點

犯罪預防空間設計理論

2003 / 07 / 05
徐子文
犯罪預防空間設計理論

在學界和實務界眾多的犯罪防治理念當中,其中有所謂的「環境預防犯罪」觀點,而最富盛名的是美國建築師和犯罪學家紐曼(Oscar Newman)在1972年所提出的「防衛空間理論」(Defensible Space)。防禦空間的基本假設是:透過社區環境的改造與重新設計,增加對犯罪的監控能力,以達減少犯罪行為的目標,並提昇生活品質。

紐曼的理論剛開始提出時並沒有受到很廣大的支持,不過算是非常受到矚目,因為批評的人很多。當時一般對犯罪預防的主要共識是,要針對應保護目標進行強化(Target Hardening),對環境因素的影響則不認為可行。不過這是因為當時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研究結果也多有衝突所致。然而,紐曼的研究確實也激起了一番討論,支持的人開始將他的理論加以應用實驗,因此產生了犯罪預防空間設計的理論和應用出來。

到了90年代之後,因為恐怖份子的攻擊,和一些新的實體和資訊安全威脅接續產生,光只是運用目標強化的手段,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效益有限。相較之下,應用到CPTED的地方似乎證明頗有效益,因而使得這個理論的運用開始真正受到重視和提倡。除了像美國聯邦總務署(GSA)、美國警長協會(NSA)、皇家加拿大騎警(RCMP)和美國產業安全學會(ASIS International)等政府和民間團體在大力推行外,有些州和地方政府甚至更進一步將CPTED變成法案加以推行。如加拿大的Alberta省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的Tempe市等。美國國家犯罪預防研究院(NICP)也開設一系列訓練課程,而一些專業學/協會如國際CPTED協會(ICA)等也相繼成立,並已設有專業認證制度。當然,還有ASIS辦理的國際認證CPP專業安全管理師的認證考試,其範圍之一就包括CPTED。

原本CPTED是為了設計安全的社區而產生的,後來因為概念上的可行,開始應用到學校等公共建築物和商業區。不多久,同樣的觀念開始被引用到企業中。就如同筆者在前一篇中所提到的:企業內的活動就是一個具體而微的社會活動,很多社會上會發生的事情在企業中都免不了會發生。也因此,我們為了維持企業的生存和正常發展,對於一些異常現象就要加以預防和控制,以保護企業資產和提高企業內人員的安全感。 對我們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而言,要做好企業安全,有三個最主要的重點,分別是:實體及環境安全、資訊安全、和人事安全。其中,在實體和環境安全部分的「實體安全」,一般而言就是所謂的目標強化,比較多的是如各式各樣的鎖具,保險櫃、實體牆、圍籬、門、窗、警報器,CCTV等安全裝置器材的應用,而「環境安全」指的就是CPTED的應用。實體安全也就是目標強化方面要和CPTED同時運用、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大效益。
CPTED三大基本策略
CPTED有三大基本策略:分別是自然性監測(Natural Surveillance), 自然性出入管制 (Natural Access Control),和強化領域性(Territorial Reinforcement)。請讀者注意,這裡所謂的「自然性」不是指大自然的自然,而是「自然而然」的自然。也就是說希望能利用環境設計的方法使得CPTED三大基本策略能「自然而然」的影響人的行為。

一、自然性監測
這個觀念運用主要是讓異常行為者容易被觀測到,也讓在空間內活動的人覺得有安全感。如:在人員、停車場和建築物出入點上能夠有最佳的視野、有足夠時間讓進入者被識別、活動得以被觀測。其作法為減少視覺障礙、增加使用透視性材料、變更動線使活動可以被輕易觀測到,及有適度照明等等。
二、自然性出入管制
這個觀念運用主要是讓在空間內活動的人,能依照指定路線和空間設計目的活動,從而降低犯罪機會。如:走道,出入口,收發貨區設計等。
三、強化領域性
主要是創造領域性,讓外人知道這空間是屬於某人的。而對內部而言,對於不同空間的標示以及使用規範的定義,也會使人「自然而然」的依規定行事。 原理策略就是以上三個,再加上第四個目標強化,就是一個完整的實體及環境安全。現在讓我們談這些理論策略在企業的實際應用思考。

九個應用思考
一、控制區要清楚界定範圍。
二、用於穿越不同控制等級區域 的通道走道,在通過不同區域等級空間時要有清楚標示,讓通過的人能清楚知道他所在的位置,而產生相對行為影響。例如說,通過控制區就必須佩帶識別證,在限制區內不得拍照,而且有心理準備隨時會有人盤查等等。
三、考慮人員聚集活動區域的位 置,要能夠監測得到。
四、將安全的活動放在相對安全措施少的地方。
五、將不安全的活動放在相對安全措施多的地方。
六、空間的使用要加以設計,相 衝突的活動避免在附近,以形成自然隔離(natural barrier)。
七、改善空間的使用頻率。適當 的排程使空間使用率增加,並增加安全性。
八、設計空間時要考慮自然視野,以增加自然和設備監測的能力。
九、利用空間設計或通訊,克服 空間的距離感和孤立感。 以資訊安全方面的實體和環境安全部份,有很多地方可運用以上的思考,如:機房和控制室應有清楚醒目的標示。當然不需要大大的說這裡是某某機房,這反而是引狼入室。但是應該要有「限制區」或「禁制區」的標示,最好在進入真正機房前有一個單一純通道,並張貼特別工作守則,告訴人員「閒人免進」。利用環境視覺塑造出這裡的規定很嚴格、要遵守的感覺。當然,相關的門禁和監視設備也要一併裝設,更重要的是管理紀律要說到做到,這樣該地的「威嚴感」會自然形成。

在系統方面,可以要求所有高權限帳號(如Root和Administrator)工作的操作要在特定的地點作業,這樣也可以在心理上就先宣告其工作的緊要性,而使操作人員“記得”要依規定使用這些帳號。

又如,在具敏感性作業位置的安排,如Internet上網區和傳真影印室,可以讓走道上的人可以隔著玻璃看到裡面的作業情況,也可以達到“節制”不當行為發生的效果。其他如降低座位隔屏的高度、裝設透明材料也會有類似功能。

在辦公室動線安排部分,女生廁所最好在動線中,而不要在動線底端,如此,可藉由動線上的自然人流,增加安全性。會議室和會談桌可以放在四周,特別是在角落,再加上使用排程,以增加空間使用率和安全性。

另外,不要忘記,充足的照明是最佳的安全保障工具。美國研究發現,百貨公司晚上下班後關燈的比開著燈的失竊率高,辦公室也一樣。筆者去年到美國費城參加ASIS年會時就親眼看到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一個商店的戶外堆儲區,位在其實不是治安很好的地區,可是他們的安全防護就是簡單的鐵絲網圍牆和一盞強力的燈。有趣的是,當我晚上開車經過附近時,發現暗夜處有人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但無論如何就是不敢靠近那盞燈光。這盞燈光對我一個過路人來說,帶來安全感,相對的卻也對那些“怪怪”的人,帶來可能被暴露的恐懼。

讓壞人不作怪
個人價值觀是千百種,人類的行為也不一而足。面對因為科技便利性而產生的安全威脅,除了一樣是尋求科技手段去應對之外,借用一下Nokia著名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來做推演,從人的基本行為面去著手以應對科技,似乎也是相當值得思考的一個方向。 人是會因為環境外在因素而改變行為的。前期的「破窗理論」是一個環境可以帶壞人的例子,而本章的CPTED則是正面的:「適當的環境設計可以讓人的行為符合常態社會規範。」也就是:讓好人繼續是好人,而壞人不敢作怪。CPTED就是這麼有趣且正面的工具理論。 由於CPTED的應用因地因時各有巧妙。限於篇幅,筆者就不一一介紹,有機會再討論,也留給各位方家、先進發揮啦!

徐子文 小檔案
遠傳電信公司企業安全部(Corporate Security)經理, 國際認證專業安全管理師(CPP), 企業安全管理完全手冊編審, 美國產業安全學會(ASIS International)台灣分會副會長,英國Liverpool John Moores大學理學碩士,E-mail: twhsu@fareaston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