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觀點

資安路迢迢 從認清風險開始

2003 / 11 / 05
魯智深
資安路迢迢 從認清風險開始

十月的台灣,除了熱鬧的職棒新聞外,有關ATM的消息,接二連三的出現在各報的頭版,該怪民眾開戶時沒有照相存證,以致被盜領了也不知道。還是該怪通訊設備不穩定,所以無法與其他電腦交換資料?然而這一連串事件的背後,卻也暴露出國內長期以來對資訊安全的一個盲點,那就是風險意識的不足。

翻開所有資訊安全的教科書,一定會談到風險。什麼是風險?風險與資訊安全的關係為何?簡單的說,可能會影響作業正常運作的事件,都可以通稱為風險,而我們談資訊安全,就是要減少資訊風險的發生,或是讓事件的損害降到最低。舉例來說,如果電腦遭到病毒感染,不論是毀損資料,或是佔據記憶體,都會延長作業的時間,於是我們要加裝防毒軟體,以防止感染病毒。一但被病毒感染,就要將被感染的電腦加以隔離,並且儘快將病毒清除,同時更新病毒碼,以防止其他新種病毒的感染。

對資訊安全而言,這只是其中一個風險,更遑論其他如版本的更新、硬體的維護、權限的控管或是備援計劃的建置與演練,各式各樣的不確定性與變數影響著系統正常運作。每一個企業,也因為行業特性或規模大小,對於風險的接受度也就不同。一家銀行如果斷線超過半小時,客服中心的人員可能會接電話到手軟,對於製造業來說,可能資訊系統暫停半天也不會影響正常的出貨。也正因為如此,資訊安全的複雜度及困難度又比一般的作業管理更為艱澀。

或許因為資訊安全的領域過於龐大,很少有人真正一窺全貌。或是風險的觀念,不像在國外幾乎從小就開始培養,大家都抱持著自然英雄論的主張,有事情發生了,誰的位階高、誰叫的聲音大就聽誰的。因此在國內,幾乎很少人談論資訊風險,或是根本不知道風險在哪裡。最常見的情形,就是企業根本不知道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哪裡,也不了解各自的管理模式,更不去考量還有哪些曝露的弱點,以及要改善的優先次序。於是在資訊安全成為顯學的同時,許多的企業認為只要有打上安全旗幟的產品,就能夠加強本身企業的安全程度,但往往花了很多錢卻依然存在有各式各樣的漏洞,一但真正有問題時,又不知道是如何產生的以及需要如何補救。往往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等到真正發現有問題了,那時已經是病入膏肓,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與物力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程度。

資訊是一條無止境的路,而資訊安全更是漫長而艱辛,在一味的追逐流行之際,是不是應該先停下來,看看企業所處的環境,需要那些補強的動作,以及調整的急迫性及重要性,再來決定需要哪些工具及控制方式。資訊安全的產品,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要能善用這項工具的前提,是要確認自己所面對的威脅及脆弱點,才能將每項工具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保障企業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