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屋賣屋是民生交易,但是當準備賣屋消息還沒放出去,房仲業者未經本人同意就可以先找到你的戶籍地址,寄一堆廣告單到你戶籍處?他們是從何獲取資料?層層抽絲剝繭又見另一個資外洩漏洞。
個人戶籍資料由戶政機關控管,照常理是無法知道他人戶籍資料,但政府有一便民服務網路窗口「全國地政電子謄本系統」,此系統為各資料管轄地方政府委託中華電信營運建置,供民眾在線上申請「建物謄本」,不需本人申請,房仲業、銀行、建商等只需輸入地址,就可申請戶主、戶籍地址等相關個資,申請一份只需20元。此系統原建置本意是供相關機關調查產權,提高買賣雙方交易安全。
正因為這樣的便利,房仲業者因業務所需,得以透過該線上系統取得欲賣屋主的相關住址進行業務宣傳品寄送。據資深豪宅房仲業者爆料,房仲業務要獲取單筆客戶資訊的管道有很多,向大樓管理員打探住戶搬遷消息、向鄰里長套交情獲取鄉民資訊,還有一個方式就是透過政府的便民服務「全國地政電子謄本系統」申請資料,便可查到建物戶主與戶籍資料。
房仲業者為衝業績無孔不入獲取住宅屋主資訊,這些單一個資問題容易被忽視,但大筆住戶資料外洩,在房仲業也有所謂的「紅包文化」。據北市仁愛區房仲業務主管透露,房仲業者獲得大筆住戶資訊通常都是透過建商的業務,如果以房屋交易有達2百萬到3百萬佣金利潤的豪宅,房仲業者願出最高30萬紅包來向建商的業務獲得大筆新屋資訊。
至於這樣的紅包文化是否普遍?一般建案的行情如何?長期和建商交流的結構工程業者稱,這樣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但往往資料外洩不會是建商公司本身,而是建商內部掌握相關資料的員工。他分析,一棟新建屋從建案到賣出,還有買屋者和銀行貸款,多個單位都會擁有完整個資,但建商一定會擁有整棟新大樓住戶的完整資料,有心人士就會將該筆資料轉賣圖利,一般行情價是,以案件計算一個普通的新建案若有3百戶的新戶個資,有心人士是以5千到1萬元的價碼轉賣,而且是「一魚多吃」,不僅限房仲業者,連傢俱行、搬家行、補習業者都是購買個資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