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制度要好人更重要!

2004 / 09 / 07
魯智深
制度要好人更重要!

很多人不敢想像,個人資料可以如此輕易被取得,依據報上的記載,有銀行、電信業者等十餘家公民營企業,一共一千八百萬筆個人資料流進了詐騙集團的口袋中,再以低廉的價格販賣給不法份子。一時之間,民意代表、主管機關或是各種稽核單位,又開始抱持者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漏掉一萬的心態。

委外單位要查,因為他們最容易接觸到客戶資料而且不會被約束管制。資訊單位,那更是跑不掉,因為資訊單位是整批資料外洩最佳的場所,各種合理不合理的可能及推論都相繼出現。於是有人說,為了防止程式人員能夠輕易得取得資料,因為他們最了解程式的架構,所以連機房都不可以進入,這樣就可以避免程式人員利用程式取得資料。同業間也流傳著一個笑話,某家公司為了達到雙重控管(Dual Control)的目的,現在所有的作業,包括領用磁帶等,都要兩個人同時到場,彼此互相監督,並且都要簽名存檔同時記錄作業時間,以便留下稽核軌跡。然而這樣的做法,真的能杜絕資料外洩的事件不再發生嗎?

狹義的資訊,當然僅包括所使用的電腦及相關設備,但電腦是「資訊」的全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廣義的資訊而言,包括各種的書面資料、影像的紀錄,甚至口語的傳播,都是資訊的來源。而需要保護的資訊,除了一般強調資訊的使用外,從資訊的產生、傳遞、儲存到銷毀,每一個過程都是需要被保護的。舉個簡單的例子說,去年某政府機關提供民眾使用的影印機,使用的回收紙張背面竟然包含內部評鑑之機密文件!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於是我們看到有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將公司競標的底價當作是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我們也看到信用卡核卡退件資料被人發現在廢棄物清理場中。這些看似不經意的事件,卻都造成資訊安全一次又一次的傷害。

然而不論再好的制度,其實最終都脫離不了人的因素,許多資訊安全的課程,都有一張類似的投影片,那就是如果給你一百萬美金,去破解一套最複雜的電腦系統,你會如何利用這一筆錢來進行這項工作?答案是利用那筆錢,去買通電腦系統負責人。於是我們看到離職員工,透過之前留下的帳號,利用撥接的方式,登入公司的電腦系統,試圖修改公司程式以便報復。我們也看到資訊部門主管,直接將所購買的ERP系統,以系統備份的名義,將整個磁碟機備份然後以低價的方式轉賣給競爭對手。霸菱銀行的李森案、轟動一時的國票案,不論當初的動機與手法為何,所有安全事件,歸咎到後來都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定都有人的因素,不論設計再好的作業流程,再嚴格的控管,只要沒有把人納入考量的範圍,那仍然有許多需要調整的空間。

一家企業的高階主管說,現在最流行的安全管理理論,就是把員工全部都當成賊看,想盡辦法不要讓他偷到東西。也許只是玩笑話一句,但也點出資訊安全中,人的重要性。每一個制度的設計,不要忘了有人的存在,在每一個細節之所在,都能詳加考量,並且能落實的實施,那就是資訊安全最好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