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登入資安人
若您還不是會員,請點選下方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加入資安人會員
登入
新聞
觀點
專題
解決方案
活動
訂閱電子報
資安人粉絲團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合作詢問
隱私權政策
香港商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台灣傳媒分公司
110 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六段288號8F
886-2-8729-1099
新聞
觀點
專題
解決方案
活動
訂閱電子報
登入
登入
訂閱電子報
新聞
觀點
專題
解決方案
活動
觀點
您現在位置 : 首頁 >
觀點
Barracuda 2007年度垃圾郵件調查報告:將近95%的電子郵件是垃圾信,為歷年來最高比例
2007 / 12 / 26
編輯部
全球郵件及網路安全設備領導廠商 Barracuda Networks 「2007年度垃圾郵件調查報告」結果顯示:1.多數企業指出垃圾郵件最嚴重類型為電子廣告信函,其嚴重性大過於郵寄的廣告信及電話行銷。2. 2007年垃圾郵件量已達到總郵件量的90~95%,2001年估計的量僅5%而已。 這份調查報告,是分析來自於Barracuda全球50,000個客戶每天十億封以上的郵件訊息,發現2007年將近95%的郵件是垃圾郵件,比2006年又多了10個百分點。2004年時垃圾郵件佔所有郵件的70%,美國訂立了「垃圾郵件管制法」,明文規定限制未經允許電子郵件的寄發行為,以及濫發垃圾郵件者應受的刑罰,但垃圾郵件的數量迄今未減反增,這是很值得重視的網路資安問題。 另外,訪問了261個資訊專業人員,有六成的人表示垃圾郵件的嚴重性大於郵寄的廣告信及電話行銷。而有三成的人每天收到的超過10封垃圾郵件,約一成五的人收到50封以上垃圾郵件。垃圾郵件的不斷成長,讓資訊專業人員十分頭痛。 Barracuda追蹤垃圾郵件的發展迄今已7個年頭,發現在2007年多數的垃圾郵件利用混淆技術,例如:藉由不同的來源寄信;利用聲譽好的部落格、免費的網頁或URL轉址服務,置入垃圾郵件網址,吸引使用者點選,以隱藏身分躲避信譽分析。最新的手法為夾帶像是PDF等的附件檔案。 「這是場發垃圾郵件者與網路資安廠商長期的戰爭。」Barracuda總裁Dean Drako說。Barracuda 提供客戶7*24的防護,持續監控網路上新的垃圾郵件趨勢並立即發布最新的防禦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即可達到零時差的防護。 Barracuda Networks公司簡介 2002年創立,Barracuda Networks是全球郵件及網路安全設備的領導品牌,另外也提供世界級IM防護、應用程式伺服器負載平衡及訊息儲存設備。超過50,000公司,包含:Coca-Cola, FedEx, Harvard University, IBM, L'Oreal, NASA and Europcar,使用Barracuda Networks的解決方案來防護他們的網路。Barracuda Networks成功的原因在於其容易使用及綜合性解決方案的能力,針對客戶的網路解決多數的安全問題,不需要多餘的附加品、維護、冗長的設定及不依每個使用人數收費。Barracuda Networks總部位於Campbell, Calif,在全球有8個分公司,分銷商遍及80個國家。想要知道更多的資料,請上www.barracuda.com。
Barracuda
垃圾郵件
網路安全
最新活動
2025.11.12
2025上市櫃高科技製造業資安論壇
2025.11.14
2026必須關注的資安大趨勢
2025.12.03
2025台灣資安通報應變年會
2025.11.13
資料外洩風險解析:揭露企業最脆弱的三大短板與高效修補方案
2025.11.13
11.13 韌性企業實戰:用CDM與資安地圖串起產業生態
2025.11.15
2025 資安社群嘉年華
2025.11.20
從系統停擺危機到營運韌性:三道防線,讓你的系統不怕被勒索
2025.11.26
漢昕科技X線上資安黑白講【零信任X特權防護|掌握身份控管關鍵,讓駭客無從下手!】2025/11/26開講
2025.12.11
12/11-12/12【軟體開發安全意識與 .NET/Java 安全程式開發課程】兩日集訓班
看更多活動
大家都在看
美國CISA 警告:Linux 內核高危險漏洞遭勒索軟體集團攻擊利用
新寄生攻擊手法!利用Windows原生AI堆疊隱藏惡意軟體
美國 CISA 與 NSA 聯合發布 Exchange Server 安全防護指引
Eclipse基金會撤銷外洩的Open VSX權杖,強化擴充套件供應鏈安全
Cisco 一週內修補三大產品漏洞 UCCX、ISE 與防火牆攻擊變種威脅升級
資安人科技網
文章推薦
Cisco 一週內修補三大產品漏洞 UCCX、ISE 與防火牆攻擊變種威脅升級
中國駭客鎖定思科ASA防火牆,澳洲警告BadCandy惡意軟體持續感染未修補設備
Google Cloud 發布《2026 網路安全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