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觀點

資料遷移的戰術實務

2008 / 09 / 05
編輯部
資料遷移的戰術實務

成功的資料搬遷專案,花在妥善計畫與實作的時間應佔各半,使用本文所提供的checklist 讓你點滴資料不錯過。

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大型專案遠永不嫌少,從多個站台的合併、環保IT意識抬頭、虛擬化專案到伺服器的集成精簡化,以及隨著科技演進不斷的上演新的戲碼,在這些專案中最常看到的需求就是資料搬遷。
從儲存管理的觀點來看,資料遷移可以視為一種正常運作之下的例外處理。資料遷移同時也伴隨著無法預期的服務中止以及需要消除、回復和重新排程這些難以預期的困難。在大型的環境中,資料遷移不再被視為一種階段性的異常處理,而是一種日常必須發生的工作,需要佔去IT人員的工作時間。這樣看來,資料遷移與基礎架構的好壞大有關係,選擇適合企業IT基礎架構的資料遷移方案必須考量其先天的限制,包含資料與平台的種類,當然也包含時間限制與工作團隊的能力。
看到這些失敗的資料遷移案例,當關鍵營運系統因此而受到衝擊,讓我們學到必須考量維持資料一致、可重複運作驗證的方案,以支持企業在多重資料中心間的搬移動作。在動態的多因素環境條件中,需求是經常在改變的,而且彼此間又有衝突的狀況,在這樣不利的現實環境中,如何擬定有效且標準的資料遷移方法呢?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一個好的資料遷移方案必須分成計畫(plan)、遷移前(pre-migration)、遷移(migration)與遷移後(post- migration)四個階段。並且在相關文件中包含這四階段的流程圖、操作程序和細部資訊。這份文件的涵蓋範圍應該包含平台、作業系統、網路、SAN與儲存相關的工作項目。而且應該在細部內容中包含確認(verification )與驗證(validation)的方法。

一、 計畫:
@0:什麼是資料遷移最重要的議題呢?不外乎對於營運的衝擊,說白話一點就是對於關鍵系統與存取該資料的可用性。因此,計畫階段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在一個大型的資料遷移專案中,計畫階段所花的時間通常比實際上進行資料遷移來的耗時耗工。如何在資料遷移中做到切合大型專案的目標,例如資料中心的遷移、資料是否會需要長距離傳輸?在某些系統集成(consolidation)專案還要求在最大的儲存空間下,達到一定效率的服務水平。在校能最佳化的過程中,資料遷移是難以避免的,更換新的儲存設備時,更是必要的動作。尤其是在異質的環境中,不論是伺服器或儲存裝置,都會對於資料遷移有顯著的影響。資料量、影響的主機與資料遷移的工具是影響整個資料遷移計畫的關鍵因素。決定資料遷移任務是否能順利達成,還是且戰且走?
確保營運衝擊與應用系統停機最小化,可以被解譯成最短的失能時間與最小效能的低落,因此,計畫的關鍵在於如何縮短正確資料遷移的時間。這通常要牽涉到企業不同部門、不同AP的轉移評估。另一個關鍵在於確認(verification )與驗證(validation)程序,如何確保資料遷移各階段動作都被成功地執行?當然,一定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和復原計畫。

二、 遷移前(pre-migration)的準備:
@0:包括詳細步驟的一致化、單步化,對於伺服器、網路、儲存裝置的資料遷移變更評估,這些動作包含: 備份資料、儲存目前組態設定、從各層面與方式去檢驗計畫的完整程度、辨識出資料遷移的查核點、將資料遷移script再次檢視與驗證,重新檢查各LUN與儲存裝置的來源與目的地,檢視作業系統的磁碟對應關係、檢視應用系統的組態、檢視叢集系統的變更影響、SAN的重新組態與從新定域(rezoning),儲存裝置是否準備好?主機是否準備好?一切就緒就要進入最恐怖的關頭了!

三、 實作資料遷移階段:
資料遷移可以從透過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完成,依據不同的伺服器與儲存裝置數量、資料量的多寡、傳輸的距離以及對於應用系統影響的容忍程度。

主機式遷移:這是最常見的資料遷移方式,在儲存裝置之前,透過網路在主機之間遷移資料,包含特定應用系統的遷移、資料複製、使用作業系統層級或是第三方的資料卷 Volume的複製或切割工具。也可以用一般作業系統的檔案複製工具和特製的資料遷移工具來完成。每一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以主機為基礎的資料遷移,整體而言對於資料量不大的異質平台儲存裝置最為經濟實惠。最大的缺點就是會嚴重影響該主機的效能與缺乏更大的彈性。

儲存裝置上的資料遷移:在儲存陣列中做資料遷移,最不會影響到主機的效能。但是一般來說僅限於同質平台上的搬遷,例如在同一家廠商設備上做版本更新時與升級的資料搬遷。不過現在儲存廠商如EMC與HDS都提供了異質平台的資料遷移工具,如 TagmaStore 與 Open Replicator for Symmetrix。

透過網路的資料遷移:如果您需要在異質平台中搬遷資料,您也可以試著透過網路設備商提供的SAN與NAS合併工具。在SAN前端的 Cisco, Incipient 提供交換器與光纖通道的管理工具,當然還有 SAN上面的資料遷移管理工具,如Brocade 的Data Migration Manager 、FalconStor 的 Software IPStor 與 IBM的StorageSAN Volume Controller。
如果是NAS就可以考慮EMC的 Rainfinity 與F5 Acopia ARX系列,這些都可以提供在不同平台中間的資料遷移,並且對主機的衝擊影響減到最小。
當然,您一定要考慮到資料一致性的問題,而採取一個可以接受的資料遷移方法。在異質環境中能夠有最小的影響、最佳佈署與易於管理的工具。因此,最常被採用的是主機式的資料遷移方法,就不需要擔心是哪一種平台、應用系統或者是處於SAN、NAS還是虛擬化架構。

四、資料遷移後的處理:
在這一個程序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料本身的確認(verification )與驗證(validation),在作業業統與應用系統上都在做檢查,常見的方法包含低階資料的完整性檢驗與高階應用系統的存取性和效能測試。對於相關文件的修訂與組態資料庫的更新動作,是經常被忽略的,因此在資料遷移後必須要對整個程序進行檢討、文件更新以修正未來做相關工作時的改善措施。
您大概可以想像得到資料遷移失誤所導致的災難有多大,曾經有個企業級的資料遷移失敗,導致系統癱瘓數月之久,避免您陷入這種災難,好好地做好資料遷移的計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