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Seminar/2024_PaloAlto/

觀點

雲端分享應用 安全問題也放大

2011 / 09 / 05
吳依恂
雲端分享應用 安全問題也放大


讀者可以觀察到,從今年開始台灣在雲端的議題的確是燒起來,不僅雲端議題受到相當的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想跨足雲端搶得先機。




規模經濟才是雲端的價值與基礎

談到雲端,而且是談到公有雲,一定會聯想到搜尋引擎供應商Google。Google台灣雲端運算計劃主持人葉平提到,其實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概念是比雲端運算早很多年,但是從前的SaaS底層少了雲端運算的支撐,所以在效能上或規模經濟上都比較沒那麼好,而且通常也僅是提供給企業使用,對於一般人的影響不大。但Google是將一些服務免費提供給End user,的確就可能引起全球End user的湧入使用,所以背後如果沒有雲端的支撐,就會一定會造成使用者連不上或是讓Google當機,雲端背後其實代表的是一個非常厚實且大規模運算的基礎。雲端有許多的好處,但如果需要付出資料安全的代價的話,那是沒有人要做的,有許多人會舉銀行的例子-總比從前把錢擺在自己床底下來得好,葉平認為,只要具備規模經濟之後,自然而然,平台業者就可以建立比較完整的流程,請最好安全專家,採用最好的技術,只要具有規模經濟,安全就會伴隨而來。

面對產業界的激烈競爭,與其他廠商主推企業私有雲的角度比較不同,Google認為雲端對他們來說,是Google用戶實際的需求。葉平說,對大企業來說,早就都擁有機房、有自己的應用軟體、內部系統等,但或許是以Web形式來應用或不是。那什麼叫做移到私雲?就是把所有應用程式全部改成用Web base,至於是否要擴張設備或是降低IT的成本呢?不一定。但重要的是,雲端帶來的規模經濟化才會是節省成本的重要來源,假設一個企業夠大那當然沒問題,依然可以達到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但綜觀來看,大部分的企業都沒有到達那個規模。所以對Google來說,私雲並不是一個想要碰觸的方向,「與我們所理解的雲端並不是那麼契合」,葉平如是說。

Salesforce.com台灣代理商天新資訊業務處協理何孝得也認為,但如果系統服務、網通設備端廠商想要走入公雲,勢必會跟自己既有的市場有所衝突,他們必須發展出其他新的服務,尋找當中的平衡。

公/私雲企業應用需求

而在國內雲端產業腳步算是走得較快的趨勢科技提出了他們的觀察,該公司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表示,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台灣的大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製造業已開始關注到雲端,而且是從CEO階層直接詢問CIO,究竟可以利用雲端來做什麼?也有許多客戶請趨勢科技來分享是如何做雲端。

由於高科技製造業要做生產線的製程分析,資料處理量越來越大,因此現有的計算能力將來可
能會面臨到不足的問題,所以看到大家的需求在於希望運用雲端的分散式架構來取代現在的super computing,所以高科技製造業如今多半採用Thin client架構搭配虛擬化的作法。大型企業基於節能省成本的考量可能會從私雲開始做,而政府則可能會建置公雲給中小企業。

趨勢科技全球研發長暨亞太區執行副總裁張偉欽也認為,私雲終有一天仍然要慢慢走向公雲,屆時提供私雲硬體設備的IT大廠,也可能會受到衝擊,不過,新型態亦會形成另外的服務機制,發展成新興業務。在競爭逐漸白熱化的情形下,提供Data Center的電信業者也都在準備了,如中華電信、中國移動、NTT等,其中又以日本NTT有較多的準備。而儘管微軟執行長於日前來台與中華電信簽署合作備忘錄,宣示雙方在雲端方面的合作,不過其雲端計畫目前仍看不到一個明確的雛形,當然,針對雲端的安全議題大家都很重視,只是目前中華電信雖有關注卻尚無實際的概念與計畫,可說仍在摸索階段。

另外,微軟在公雲的經營上,也打算於2010年正式商轉Azure平台,投入雲端平台戰場。台灣微軟技術中心總經理馬大康表示,微軟本身自己是一朵很大的雲,未來將會在協助企業導入私雲時,提供跟微軟公雲一致的平台給企業,他舉例,像是醫院可能由於電子病例資料,受限於法規限制,無法進到公雲空間,因此需要建置自己的私雲,微軟就會與合作夥伴一起,採用與微軟一致的雲端建置方法協助企業。他說,目前微軟正在研擬推出的第四代模組化資料中心,是採用貨櫃機組的方法,把伺服器、儲存設備、電力系統、冷卻系統、不斷電系統等通通擺到一個貨櫃裡去,假設有雲端基礎設備的需求時,便可以將貨車開往某片空地,留下貨櫃機房,即可運行一個新的資料中心,隨需求增減,這便是微軟公雲的基礎建設。而微軟與中華電信進行CRM的SaaS服務合作,也預計於2010年正式營運。

而面對越來越多的SaaS服務競爭,何孝得認為Salesforce.com已經擁有將近7萬家企業導入經驗,都是競爭者無法輕易複製的優勢。此外,Salesforce.com除了有著名的CRM SaaS服務之外,還有PaaS服務模式的Force.com平台,何孝得說,Force.com單獨推出差不多已經兩年,在09年11月的Dreamforce大會上,不僅約有 18,000名參觀者,許多大廠包括CA、BEA等都開始與之整合,在上面作一些開發、測試的工具,眾多的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更也代表了系統已經成熟。

目前在台灣單獨使用Force.com平台的企業較少,多數都是較大型的企業先選擇採用Salesforce.com 的CRM加上Force.com平台的選購。以天新資訊自己使用的經驗來說,當初就是先導CRM系統,而後由於有專案管理系統的需求,便再導入Force.com,讓員工可以上去填工時、作專案管理。在公雲運用上,尤以CRM運用為早,其後便是ERP系統的進銷存模組,不過由於要在雲端上營運ERP系統,需要更加快速及大量的運算效能,也因此Force.com目前正積極拓展其巨量運算的效能。 



平台統一標準?解放你的資料!

公雲除了安全性問題之外,也有不少人擔心會被這些平台供應商給綁住。



由於好幾個雲端平台在設計的規則上並不盡相同,而目前也還沒有平台真正願意坐在一起談,葉平認為,要等到雲端產業比較成熟後才有可能性,時機點尚未到達。其實,他也不很確定這件事情一定會發生,他舉例這就像晶圓代工,如同台積電跟聯電的Design rule是不同的,但他們也從來沒有說要統一。目前儘管有人在談平台標準,但如今彼此的競爭、進步,可以讓大家有不同的選擇似乎也不錯。而標準往往是在共同的介面上競爭,現在顯然也還做不到,尤其他認為,軟體產業的差異性很大,即使今天大家有意願坐下來談標準化,但就技術上的考量,是否會願意犧牲掉自己平台的可靠度或效能方面的優勢?所以就他看來,要定標準似乎還蠻難的,例如Google Apps Engine是用Python跟Java語言,但Microsoft Azure則是用.Net,光從技術上來看就沒有交集了。他認為這件事情也許過一、兩年之後再來看也還不遲。

而儘管平台間標準難以達成,但Google也考量到使用者可能有的需求,Google內部有個運動叫做資料解放(Data liberation),使用者將資料放到Google若不喜歡怎麼辦?甚至是放上的不只是資料,如果是可以讓企業賺錢的應用程式怎麼辦?Google願意提供資料的出口。葉平指出,由於Google Apps Engine開發環境的SDK也是open source,SDK底層有些例如儲存設備等特殊的需求,是可以把它抽換掉的,事實上也真的有些有興趣的熱心人士,就真的把底層換掉拿去Amazon平台使用,也真的成功了。

如果想要程式能夠在Google的平台上跑,就要按照Google平台的規則來走,但是任何人用Google Apps Engine寫的程式都可以在其他平台上跑,在Google後來換成開放原始碼的開發環境後,任何人下載回家,在自己家的電腦就可以run,甚至是在上面跑一個web server也沒問題,「你根本不需要Google!」葉平大膽的說。當然,可能在效能上你的電腦也只能提供3~5個人的服務。許佳齡說,Google並不希望使用者是因為走不開才留下,希望用戶是真的喜歡所以留在這裡。Google的基本原則是"Do no evil" 。

雲端無限大 安全疑慮也隨之變大

無論是在公、私雲的過渡時期,資料在公、私雲間的交換,或是未來要將私雲移轉到公雲去,如前述,從私雲到公雲是無可避免的移轉趨勢,而過去在私雲裡對於安全管理的「不小心」,到了公雲
的環境,安全問題就可能會被無限制的放大,更需要將管理自動化,避免人為無心過錯。

也許你需要分享給你的供應鏈裡的上下游廠商,但又不希望對方能夠進到私雲裡面去。如今,並沒有一個業界的交換標準,多半都是自己去開發。在針對企業私雲與Google公雲平台的介接,Google也提供了SDC(Security Data Connector) ,這是一個協助私雲可以安全、順利的透過加密過程將資料自動化遞送到Google Apps Engine的工具。葉平舉例,假設企業要把網路試算表分享給下游廠商,幫企業提供販售服務給客戶,但假設其中有一、兩個下游廠商表現不好,於是企業想要轉介客戶給其他下游廠商,只要事先設定好試算表,按一個鍵把這幾個選擇的客戶挑出來,並且設定只分享這試算表給某個供應商,並不需要再另外去發一個E-mail告訴他,他自然就是看得到,而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動化,此後只要企業這邊客戶資料變動的時候,對方那裡的資訊也會更新。

葉平說,SDC就是一個管道,這個管道是很重要的,但程式原碼卻是通通公開的,假設企業使用Google平台卻怕被做了一個後門,也可以拿程式碼自己去編譯一份。從私雲到Google Apps Engine,就可以透過SDC的權限設定,決定誰可以去讀企業哪些資料。只是,關於SDC讀取企業資料的權限,通常就是做SDC轉接程式的人跟系統這邊要決定好、設定好。所以SDC在企業內部這端提供一個程式介面,可以讓企業內部自己來撰寫程式做介接,如此一來,Google也都不需要知道這千千萬萬種企業的內部系統,只要寫一個轉接程式將資料擷取出來,餵給內部的系統就好。葉平認為,對應對公雲的管道,不同的公雲就要各自提供管道給企業,而這些資料的交換都是完全的加密,相當難以被破壞,他說,安全最難的是人的問題,不是技術。

張偉欽表示,對於公雲的安全,加密是唯一辦法,而客戶更應該注意加密key的管理,特別是要與公雲平台供應商的key分開。馬大康也提到了微軟如何做好縱深防禦以及資訊安全性計畫,主要是針對各種風險,以多層次的概念保護服務與資料的安全性。(見圖)而過去,微軟在經營公雲時由於提供了各種服務,為了要把所有的知識、Best Practice和資料中心有系統的整理出來,也因此特別在組織當中新成立了一個機構”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s”,該機構管所有資訊中心的硬體建置、資安、審核新服務的人、作未來Data Center規劃的人,都涵蓋在這個機構。專門負責服務的傳遞、資料中心的營運,若出了問題便要負責把問題解決,還包括微軟未來的設計以及運營,要降低碳足跡、節省能源成本等。

此外, 對於公雲的安全性, 主要是由OSSC(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and GFS Compliance) Team負責,所有的資安專家不再侷限於在產品、服務群組,而由這個團隊來負責微軟的雲端安全計劃,對於隱私權、可靠性和營運控制都是由這個團隊來管理,目的是要幫微軟的公雲在除了科技端以外,還涵蓋了流程端的審視, 通過層層的檢查,並且在實際商轉前,還會請其他資安公司,如Cybertrust以及專家,如請白帽駭客來協助檢測。再經過公共認證機制,例如通過ISO 27001、SAS 70等,讓客戶知道微軟作了什麼安全措施。對於安全性、隱私性和不中斷服務的控制,微軟也提供了線上服務的風險管理與控制,遵循各國國家的法規,確保使用者能夠安心使用。

Google雲端在台灣

Google台灣來說有兩件事情是重要的。葉平說,其一便是雲端運算在校園的推廣, 架一個小規模的雲端環境,訓練學生用這套環境的思維來解決問題,之前Google與台、清、交大便有一些雲端運算相關的推廣計畫,大規模運算在資工是比較少見的,但若這是未來的趨勢,是應該要讓學生可以在畢業之前就接觸到這樣的技術,而台灣也是Google除了美國之外,全世界最早與學界合作推動Cloud Computing計畫的國家,而這與台灣學界關注IT的文化也很適合。尤其這算是比較新的從業界衍生出來的技術,因此學界會慢一步才熟悉,目前都還在起步階段,學校的教授可能還不會有很深度的掌握,未來也希望透過推廣,讓學生能夠對此有多一點的接觸與發展,學習像是雲端怎樣跟Mobile結合等的技術與議題。其二,則是Google Apps對企業的推廣。葉平認為,雲端議題被炒熱也讓大家開始去思考雲端的優缺點,IT部門是否可以外包?他說Google Apps在台灣通常都是依賴軟體公司介紹給客戶或是協助進行客製化,他們也看到最近這方面的需求的確有提升。



法規遵循還需等待市場成熟

張偉欽認為,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即使資料存在公雲上,萬一發生什麼問題,Vendor也未必願意
負責,而就算透過SLA訂罰則,服務供應商也不見得會簽署這樣的合約。

舉例來說這種情形便如同A房客偷了B房客的財物一樣,身為房東的服務供應商可以確保牆壁沒有漏洞,或許還可以加裝置監視器或堅固的門鎖,這可能視乎你付的房租多少。但要追究偷竊責任,終究不可能落到房東身上,而未來如果政府透過法規來要求服務供應商,應是比較可能的方法之一。葉平也說,未來很可能會像現在的銀行法一樣,各地政府應該會出來規範各平台之間應該要提供哪些資料,例如說資料庫可能需要符合某些規範,並且應當揭露哪些資訊?在此之前,便僅能夠單靠商業營運模式、口碑來獲取使用者的信任。

平台即服務支援程式碼語言比較表

PaaS代表性平台

目前支援的程式碼語言(與其他系統整合,或建立與外部服務)

Google Apps Engine

PythonJava

salesforce.com Force.com

JavaVB.NetC#.Net 或開放原始程式碼語言

Amazon Web Services

JavaPHPRubyASP.NETC#Pel Python

Microsoft Azure

.Net




從提供SaaS服務多年的Salesforce.com經驗來看,何孝得說,在法規規範的部份,只要市場夠大,服務供應商自然也會投入相關的安全驗證,像是花旗銀行、美國銀行都已經導入Salesforce.com,所以Salesforce.com除了通過第三方公證單位的安全認證之外,還會尋求找該國家類似金管會角色的主管機關,通過政府單位的認證更強化客戶的信賴度,像這樣的作法在新加坡、香港也都已經施行。

而今年10月開始,歐巴馬政府與一些中小企業也已經開始與Google正式合作,如摩托羅拉行動通訊部門(Motorola Mobile Devices Division) 、奧蘭多市(City of Orlando) 、新墨西哥州首席檢察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New Mexico Attorney General)等,一起推動和建置雲端運算。一般組織遲遲不加入公雲多半源於不信任,但看來美國政府已經嘗試跳脫出這個框架,開始嘗試相關的解決方案,不僅與Google簽了5年的合約,也特別架設網站來教育政府單位。

葉平說,政府除了在未來可能需要做法規的規範以外,若要扶植產業更需要先了解,從概念到產業、到產業分工等,台灣以硬體見長,如果要在軟體能方面夠扶植成一個很大的產業,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還是不能不走,只是硬體相對來說會發展得比較快,像是廣達、鴻海在硬體創新的能量,只要投入下去,很快就會興盛起來。

雲端就在你身邊

上述談到的,皆以雲端運算的運作為主,不過,其實Google還看到另外一個重點,那就是雲端執行的方法,使用者要怎樣去運用這樣的服務?是不是開一個瀏覽器跑在pc或手機上呢?雲端應該要可以出現任何能跑瀏覽器的裝置上,「這是我們看到雲端一個重要的環境,但很少被強調。」葉平說。他認為,再怎麼擴增,會蓋資料中心的大單位也是有限,對於伺服器端的創新他反倒不那麼看好,而各種裝置(Device)端的創新,可以享受不同的服務,且創意空間就會更大,他也認為,以硬體見長的台灣,廠商對於硬體應該會有很多不同的創意,倒也不一定都要可以帶得走的,例如家中也有很多家電都能上網,或是在工作場合中又有更多設備可以上網。他提到,8、9年前就有人想要把瀏覽器放到手機裡去上網,但那時候不比現在,比較困難,像是Aapple、Android現在都證明了這件事情,而且大為流行,其實,只要有瀏覽器就可以有雲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