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Villager」的AI原生滲透測試工具在發布兩個月內於PyPI平台累積近11,000次下載,其自動化攻擊能力引發資安專家高度關注。
工具背景與開發團隊
這款框架由中國團體Cyberspike開發,該團體於2023年11月首次出現,以Changchun Anshanyuan Technology Co., Ltd.名義在中國註冊為AI開發公司。Villager最初由用戶名stupidfish001的前中國CTF競賽選手在今年7月底發布至Python套件索引(PyPI)平台。
Villager結合Kali Linux工具集與DeepSeek AI模型,能完全自動化滲透測試工作流程。其快速普及的軌跡讓人聯想到Cobalt Strike,從合法紅隊工具演變為網路犯罪分子偏愛的攻擊平台。
資安公司Straiker研究指出,Villager採用模型上下文協定(MCP)客戶端架構運作,透過AI協調執行各項任務。其主要功能包括:
核心攻擊能力:
- 依造需求建立Kali Linux容器進行網路作業
- 瀏覽器自動化進行Web應用程式測試
- 基於超過4,200個提示詞資料庫的即時決策
- 具備反鑑識能力的自毀容器系統
AI驅動特色:
- 支援自然語言指令輸入
- 自動將高階目標轉換為技術攻擊序列
- 整合DeepSeek模型和LangChain進行決策支援
- 透過OpenAI相容API端點提供服務
使用者只需輸入「掃描並攻擊example.com」等簡單指令,AI即可自動分解為一系列技術步驟並自主執行。
此外,Villager內建多項先進的
規避檢測機制:
- 自動建立24小時內自毀的臨時容器
- 使用隨機SSH埠號避免偵測
- 任務規劃設計以複雜化分析作業
- 最小化攻擊痕跡的設計架構
Villager的公開可用性引發雙重用途濫用的擾憂。Straiker分析師警告,技能較低的攻擊者可能利用此框架以高速度和效率進行進階入侵。
Villager對企業造成的潛在威脅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更頻繁的自動化掃描和攻擊嘗試;其次,攻擊週期加速將縮短企業的偵測和回應時間;第三,開發環境和CI/CD管道的暴露風險將顯著增加;最後,企業必須準備應對AI驅動持續性威脅(AiPT)這種全新的攻擊型態。
Bugcrowd創辦人Casey Ellis指出:「雖然攻擊者使用AI技術並不新奇,但像Villager這類中國開發的工具讓威脅更加嚴重。最令人憂心的是,這些強大功能正在向更多潛在使用者擴散。」
Straiker團隊強調,Villager不只是單純的攻擊工具,更象徵著AI驅動持續性威脅的重大變革。研究團隊表示:「這類AI協調攻擊工具已在VirusTotal被發現實際應用,證實了具備自主規劃、適應和大規模執行能力的新型威脅已在野外環境中活躍。」
威脅情報與監控
根據下載統計,Villager以每三天超過200次的穩定速度被持續下載。該工具設計用於實際攻擊工作流程,Docker映像檔託管在Cyberspike的私人GitLab儲存庫,並透過FastAPI端點協調MCP客戶端操作。
面對Villager的可能威脅,企業應採取多層次防護策略。在立即行動方面,組織需要加強監控內部Python套件的使用情況,提升對容器化攻擊工具的檢測能力,並更新威脅情報系統以涵蓋AI驅動的攻擊模式。
從中長期策略來看,企業應建立專門的AI攻擊檢測機制,強化CI/CD管道的安全防護措施,制定針對自動化攻擊的應變程序,並提升資安團隊對AI輔助攻擊手法的認知與應對能力。
在監控重點上,資安團隊應特別關注異常的容器建立活動、不尋常的SSH連線模式、自動化掃描行為的增加,以及短時間內出現的多階段攻擊活動等警示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