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過年返鄉許多人總是飽受塞車之苦。現在許多導航產品結合交通部全國路況資訊中心的即時訊息,可以在規劃路徑時提示用路人避開塞車路段。上述這項應用就是典型的利用政府「公開資料加值」,所衍生出的服務。
日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指出,政府過去長期推動資訊化,已經建立豐富資料庫。如健保局擁有全民2,300萬人12年的健保資料、故宮博物院的數位典藏計畫、經建會的地理圖資平台…等,許多政府資料均已電子化且提供網路查詢。若能在隱私保護與解決適法性問題的前提下,再多做規劃,這些公開資料將可產生新的商機。
政府資訊透過公開加值變成手機、網路上的熱門軟體,在歐盟也已行之有年。根據統計,歐盟27國透過政府公開資料加值所產生的市場規模,從2008年的280億歐元,成長到2010的320億歐元。然而要讓這些公部門資訊充分發揮原本目的外利用的效益,個資隱私的保護將是首要重點。
以地籍資料為例,過去是用來提供買屋民眾查詢,是否為真實合法屋主的電子謄本查詢服務,最後卻被不肖房仲人員取得資料用作電話行銷。而日前彰化也傳出提供失車記錄查詢的公務機關網站,卻被詐騙集團濫用便民服務取得車主個資來勒索。
因此,政府的公開資料加值若能有一套商業模式固然能發展成為新興產業。但是前提是相關資訊系統需要重新檢視,存取權限是否適當,是否能在最小權限之下,提供資訊服務,以達到便民與隱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