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惡意網路回收再利用 縮短攻擊時程

2012 / 05 / 14
吳依恂
惡意網路回收再利用 縮短攻擊時程

在2012的RSA資安大會上,Blue Coat提出惡意網路(Malnet)的概念,2011年初,Blue Coat Security Labs團隊首先發現這些惡意網路,Blue Coat北亞區資深產品行銷經理申強提到,透過初期的觀察,可以發現到一些可疑的子網路、IP位址和主機名稱不停的建置、擴散,初期可能並沒有攻擊行為,但可能會不停的更換IP位址、子網路。他說,過去惡意組織發動攻擊時會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惡意網路,約時120天左右,但就在近一年來Blue Coat的觀察發現,只要過去使用過的惡意子網路、IP位址等尚未被揭露,惡意組織就會拿來重複使用,縮短發動攻擊的時間,可能約莫一個月就可以發動攻擊。

Blue Coat台灣區技術總監曾良駿也說,除了過去既有的防毒引擎等,這層防護又是另外透過沙箱(sandbox)相關技術,在惡意網路在發動攻擊的前置階段,便辨識、追踪和主動封鎖,從而早期發現零時差攻擊的徵兆。

目前Blue Coat已發現的五大惡意網路有Shnakule、Glomyn、Cavka、Naargo及Cinbric,各自用不同的攻擊型態,如惡意郵件、色情網站來逐步擴增其惡意網路之勢力範圍,其中最大惡意網路為Shnakule,透過以上綜合手法,甚至包括偽防毒軟體的下載、賭博網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