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登入資安人
若您還不是會員,請點選下方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加入資安人會員
登入
新聞
觀點
專題
解決方案
活動
訂閱電子報
資安人粉絲團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合作詢問
隱私權政策
香港商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台灣傳媒分公司
110 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六段288號8F
886-2-8729-1099
新聞
觀點
專題
解決方案
活動
訂閱電子報
登入
登入
訂閱電子報
新聞
觀點
專題
解決方案
活動
觀點
您現在位置 : 首頁 >
觀點
惡意網路回收再利用 縮短攻擊時程
2012 / 05 / 14
吳依恂
在2012的RSA資安大會上,Blue Coat提出惡意網路(Malnet)的概念,2011年初,Blue Coat Security Labs團隊首先發現這些惡意網路,Blue Coat北亞區資深產品行銷經理申強提到,透過初期的觀察,可以發現到一些可疑的子網路、IP位址和主機名稱不停的建置、擴散,初期可能並沒有攻擊行為,但可能會不停的更換IP位址、子網路。他說,過去惡意組織發動攻擊時會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惡意網路,約時120天左右,但就在近一年來Blue Coat的觀察發現,只要過去使用過的惡意子網路、IP位址等尚未被揭露,惡意組織就會拿來重複使用,縮短發動攻擊的時間,可能約莫一個月就可以發動攻擊。
Blue Coat台灣區技術總監曾良駿也說,除了過去既有的防毒引擎等,這層防護又是另外透過沙箱(sandbox)相關技術,在惡意網路在發動攻擊的前置階段,便辨識、追踪和主動封鎖,從而早期發現零時差攻擊的徵兆。
目前Blue Coat已發現的五大惡意網路有Shnakule、Glomyn、Cavka、Naargo及Cinbric,各自用不同的攻擊型態,如惡意郵件、色情網站來逐步擴增其惡意網路之勢力範圍,其中最大惡意網路為Shnakule,透過以上綜合手法,甚至包括偽防毒軟體的下載、賭博網站等。
blue coat
申強
曾良駿
RSA
惡意網路
malware
惡意程式
botnet
IP address
subnet
sandbox
最新活動
2022.07.14
[BV必維國際] 獲得亞洲的獨家授權 ISA/IEC 62443 證照中文課程資訊 - 7/14 & 7/15
2022.07.23
【資安學院】iPAS-資訊安全中級工程師能力研習備戰班
2022.08.08
【資安學院】8/8-8/12 ISO 27701:2019個人資料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訓練課程
看更多活動
大家都在看
平衡才是王道!後疫時代下企業關注資安防禦和商業敏捷性的平衡
金管會通過修正草案,上市櫃企業設立資安長成為當務之急
Red Hat: 89% IT 領導者認為企業開源軟體與專有軟體一樣安全
電子郵件安全中的缺失環節
NetApp 簡化混合雲操作,因應勒索軟體威脅,協助加速 VMware 工作負載上雲
資安人科技網
文章推薦
愛立信:四分之三製造商認為5G、Wi-Fi 6是生產工具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MITRE公布2022年最常見和最危險的25個弱點名單
來毅科技於美國投資高峰會獲網路安全類冠軍